本词条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易伟审核认证
脑干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中脑、脑桥和延髓出血。脑干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10%,其中脑桥出血最多见,中脑和延髓出血则较少。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是脑神经核集中的地方,也是除嗅觉和视觉外所有感觉和运动传导束通过的地方。脑干网状结构也在脑干内,它是维持清醒状态的重要结构。当脑干受到损伤时,可出现脑神经麻痹、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意识障碍等。
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肢体感觉障碍
脑干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以下3个类型:
脑桥出血相对多见,多由基底动脉的脑桥穿支破裂导致,常表现出意识障碍、瘫痪等。
中脑出血主要是位于大脑脚内侧的动眼动脉起始部动脉破裂出血,偶见,常有头痛、呕吐和意识障碍。
延髓出血更为少见,血肿多位于延髓的腹侧,有时可波及脑桥下部。但很少破入第四脑室,临床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紊乱。
脑干出血发病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干出血。此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诱发脑干出血。
高血压病是脑干出血的主要原因。当患者剧烈运动、情绪波动过大、用力排便等各种原因导致血压剧烈升高时,可以使已经病变的脑血管发生破裂并出血。由于起病比较急,多数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的症状。
如海绵状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以及静脉畸形等,突然发生破裂而导致的脑干出血,患者也可以出现偏瘫、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律等症状。
如果长期吸烟会导致体内血管增加,降低血压波动的承受能力,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
长期饮酒会导致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同时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内脂质沉积,容易导致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10%,其中脑桥出血最多见,中脑和延髓出血则较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此类人群的血管已经发生病变,易因血压升高而致血管破裂,进而并发脑干出血。
此类人群的血管易受影响,长时间以往会引起血管强烈扩张,有破裂风险,进而引发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症状。典型症状多表现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眼球运动障碍、肢体感觉障碍等,并可见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脑桥、中脑出血延髓都会发生,患者表现为昏迷。
脑桥出血可表现为双侧瞳孔针尖样;中脑出血则引起眼球活动异常。
脑桥出血表现为四肢强直痉挛;中脑、延髓出血表现为四肢抽搐。
脑桥出血还可引起消化系统紊乱,从而引发呕吐,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
脑干出血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紊乱,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脑干出血还可以引起调节血压中枢紊乱,导致血压下降。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脑出血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9%、36%。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节及延髓内迷走神经核有关。自主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额叶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血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关。
主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压迫骨隆起等部位,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
脑干出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出现突发持续性头痛,伴有意识丧失或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就诊。在救治人员到来之前,患者要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当出现突发持续性头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恶心、呕吐和肢体麻木、无力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意识丧失时,应立即就医。
出血量不大的高血压脑干出血去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出血量大、需要手术的转神经外科。
继发性脑干出血去神经外科。
以前有没有高血压病史?
有没有服用过什么药物?
以前是否有过其他什么病史?
以前是不是经常抽烟、喝酒?
以前是不是服用过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等抗栓药物?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同时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需进行血常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电解质等检查,明确全身情况及有无血液相关疾病检查。
为急诊时医生的首选检查,一旦发现脑干部位高密度影,结合脑干出血相应表现,即可确诊。
急性期血肿MRI显示不如CT清楚,当血肿完全形成时MRI显示比CT清楚。因此CT和MRI对脑干出血的诊断有很强的互补性。
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分布,有助于明确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干出血的病因。
患者在没有条件进行CT检查时,对于病情不太严重、无明显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医生会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患者脑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升高,呈均匀血性。
有原发疾病心脏病的患者需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脑干出血可诱发心-脑综合征,通过心电图检查可见心律不齐、缺血性改变等心电图改变以明确。
突发急性起病的复视、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尤其伴有头痛、呕吐、血压明显升高、昏迷时,高度提示脑干出血。
影像学是诊断脑干出血的主要依据。头颅CT表现脑干部位高密度影,即可诊断。
老年人多见,多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有TIA史、头痛、恶心、呕吐少见,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
各年龄组均可见,以青壮年多见,多在动态时起病,病情进展急骤,头痛剧烈,多伴有恶心、呕吐,多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头颅CT、头颅MRI及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对发病突然、迅速昏迷,局灶体征不明显的患者,应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鉴别,如中毒(CO中毒、酒精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等)和某些系统性疾病(低血糖、肝性昏迷、肺性脑病、尿毒症等)。应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查体,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头颅CT能除外脑干出血。
脑干出血的治疗要及时,临床上针对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有立体定向手术及开颅显微手术两种类型。另外,患者病情稳定时,需卧床休息。对于昏迷者要头偏一侧,以防口腔流出物滞留,引起窒息。
发病后患者宜卧床休息,昏迷病人侧卧位,以利于口腔黏液及呕吐物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可进行吸氧,改善患者缺氧情况,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并可早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进行血糖监测,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
危重患者用监护仪监护,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瞳孔的变化,直至病情稳定。
发病三日仍不能进食者,应鼻饲以保证营养。
发病后即可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点,应注意心、肾功能,并同时适当给予静脉补钠、补钾,以预防电解质紊乱。
心肾功能不好或脑水肿较轻者,可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缓慢静点,同时合用速尿静脉注射。
严重患者在发病早期(1~3天),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并可清除自由基。高血压病、糖尿病、溃疡病及合并感染者慎用。
调整血压,患者脑出血时,血压升高往往是颅压高所致,因此先降颅压。如果脱水降颅压后,收缩压仍高于200mmHg或舒张压高于100mmHg,应使用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速尿、硫酸镁或口服降压药。急性期血压骤降表示患者病情严重,应给予升压药以保证足够的脑供血量。
止血药物,多数认为止血药对脑干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者仍可使用。消化道出血时还可经鼻饲管或口服止血药物,包括维生素K3或K1注射液、止血芳酸注射液等常用于脏器内部的出血;三七粉或云南白药胶囊,通过口服来止血效果虽然较差,但是也可以起到有效止血目的,将三七粉或云南白药散剂,直接喷洒在出血的创面表面,也可以起到有效的止血作用。
适用于脑干出血部位相对表浅的患者,可以在开颅手术情况下进行直视下的血肿清除,阻断继续出血并解除压迫。
通过立体定位放置导管后,进行脑干出血血肿的引流,解除压迫。适用于脑干出血量中等的患者。
缓解脑干出血后脑积水患者颅内压升高的情况,通过引流来降低颅内压。
脑干出血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可以采取中医治疗,但是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疗法及中医药相互配合治疗,可缓解一些症状,具体的方法、用量应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脑干出血量小且不损伤脑干,预后较好;出血量中等损伤脑干可致昏迷;出血量大可直接导致死亡。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正规治疗、合理康复、预防复发,一般患者及时治疗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个体差异较大,主要与患者具体的损伤程度以及出血量有关,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一般轻微出血且不损伤脑干的情况下都可治愈。
脑干出血存活的时间与严重程度、出血量、病人身体状况、治疗的时机和效果有关,一般出血量超过10ml属于大量出血,患者几乎在48小时内死亡。
患者脑干出血量大可直接导致死亡,轻微脑干出血引起的脑干损伤,导致昏迷。如果出血量少而且对脑干损伤小的患者,在治疗后可基本完全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一般患者及时治疗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治疗期间一旦情况危重应及时就医。
目前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的饮食治疗无针对性饮食宜忌,注意饮食均衡、清淡即可。另外,其目的是保护患者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修复,达到全身营养支持。还要纠正其营养不良,促进病情恢复和防止复发。
脑干出血患者日常应严格控制血压,用药过程应严格遵循医嘱,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运动方式,并定期复查。
监测并合理控制血压,家属需留意患者的意识状况。
如需服用抗栓药,应咨询医生明确方案。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复查。
尽量避免重体力活动,并遵照医嘱进行语言、肢体、生活能力等相关的康复治疗。
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对后遗症患者必须争取早期康复治疗,尤其在发病后前三个月内的康复治疗,是获得理想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目前对于脑干出血患者的主要预防措施即为对原发病的控制,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且生活中也要注意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适当运动、避免情绪急剧波动,这些都能起到预防作用。
普通人群要做到早期诊断高血压并及时治疗,服药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一旦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及早采取药物和饮食治疗,清淡饮食,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避免情绪激动,防止血压突然增加,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
吸烟能加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发展,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进肝脏功能障碍,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防寒、避暑,防止温度急剧变化对机体的影响,而导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大,防止发生意外。
患者蹲起、卧床起身以及突然改变体位时,必须把动作放缓,渐渐起身,防止头部供血不足发生意外。
[1]王伟,杨明山.神经科急症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杨文辰等主编.实用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病诊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6):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