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李小刚审核认证
出血性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指在梗死的基础上同时伴有梗死灶内出血。常见于脑、肺、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并往往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故称为出血性梗死,由于梗死灶呈红色,所以又称红色梗死。下肢静脉或者动脉出现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咯血、胸痛、恶心、黑便、肢体瘫痪等,其治疗宜查找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原发疾病,针对进行病因治疗。
咯血、胸痛、恶心、黑便、肢体瘫痪
其病灶常位于肺下叶,常多发,病灶大小不等,呈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部紧靠肺膜,肺膜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梗死灶质实,因弥漫性出血呈暗红色,略向表面隆起,机化后梗死灶变成灰白色,病灶表面局部下陷。镜下见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腔、小支气管腔及肺间质充满红细胞。
多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引起出血性梗死。肠梗死灶呈节段性暗红色,肠壁因淤血、水肿和出血呈明显增厚,随之肠壁坏死致质脆易破裂,肠浆膜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
出血性脑梗死指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所导致的出血,出血部位可以在梗死灶内,也可以在梗死灶远隔部位。影像表现为梗死区点状或条状的高密度或T1WI高信号出血灶。
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肺、肠、脑等部位,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其致病原因也不同,下肢静脉或者动脉出现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是常见病因。本病好发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其中药物和饮食因素也可诱发本病。
这是肺出血性梗死常见原因,下肢静脉或者动脉出现栓塞,骨折之后引起的脂肪栓塞,血栓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肺部,可导致肺梗死。由于肺具有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结构疏松,在伴有严重淤血的情况下,梗死灶内可有大量出血。
这是肠出血性梗死常见原因,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引起出血性梗死。
这是脑出血性梗死常见原因,心源性栓塞如心房纤颤、二尖瓣脱垂、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多种心脏疾病在心律骤变时栓子脱落,引起脑梗死,栓塞血管易于再通,受损血管壁脆弱易破,当血液重新涌入时即发生栓塞区出血。或各种原因致脑部较大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可造成大面积脑梗死后再继发出血。
如应用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及扩血管药等治疗梗死时,也有引起出血性梗死的可能,或者有脑疝、脑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等,也可导致出血性梗死。
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保泰松和右旋糖酐等药物对出血性疾病的病人来说具有一定风险性,可能诱发出血性梗死,不可随意用药。
本病目前暂无权威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无特殊的好发人群,可发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由于出血性梗死主要分为肺出血性梗死和肠出血性梗死,所以典型症状也是不同的,其中肺出血性梗死常见症状为咯血、胸痛,肠出血性梗死常见症状为恶心、黑便等这两种出血性梗死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以咳血、胸痛等症状比较常见。
患者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头晕、眼前发黑、心悸、黑便等。
原有脑梗死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眩晕、失语、呕吐、运动性共济失调、大小便失禁、中枢性高热等,这些症状常见于脑出血性梗死患者。
肺出血梗死的并发症,主要是会有炎症,并且加重肺部的感染,而且容易出现原发性或者继发性的病灶部位病变,患者可能会出现缺乏活力,并且生活难以自理,很可能会有体力迅速下降,同时心里也会加重负担,容易多尿或者是胃肠活动增加而造成腹泻。
肠出血性梗死严重的时候可能出现休克、肠穿孔、肠麻痹等中毒的症状,还有肠穿孔等并发症。
脑出血性脑梗死可能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癫痫发作、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损伤等并发症。
出血性梗死一旦发作,情况紧急且危重,需要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出现如胸痛、恶心、黑便、意识模糊等一系列典型症状时,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脑脊液检查等进行明确诊断,此疾病需要与贫血性梗死鉴别。
出现剧烈胸痛、咯血或突发腹痛,伴恶心、头晕、眼前发黑、心悸、黑便时应立即就医。
既往有脑梗死的病史或正在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当出现意识障碍、失语、头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出血性梗死属于急重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处理。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
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采取了什么治疗措施?
既往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疾病?
近期是否服用过抗凝剂、溶栓药、扩容及扩血管药?
以往是否有肺部、肠道疾病?
平时排便习惯怎么样?有习惯性便秘吗?
医生会询问患者出现症状时间和伴随症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是否精神不振以及出血部位,医生还会用听诊器听取患者的呼吸,判断患者呼吸系统是否有异。
抽取患者血液做生化检查,检查患者肝脏、肾脏功能相关指标,判断患者肝脏、肾脏功能是否受损;还可以观察患者血脂是否较高。
主要是对脑脊液中蛋白、糖及氯化物进行检测,含量高低对于判定颅内是否存在相关病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脑脊液是无色的水样液体,是清晰透明的,而且不会出现凝块或者薄膜,如果是红色,有可能是穿刺出血或脑室出血。
通过x射线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但是比普通的拍片检查看得更准确,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脏器的病变情况。主要就是检查脏器和结构是否有异常的改变,通过进行CT检查,可以明确出血部位以及是否有脑血管堵塞等情况。
核磁共振对全身病变或者不适的部位都可以进行检查。
此为有创性检查,主要的方法是将造影剂通过右侧股动脉打入,通过仪器显影观察脑血管有无堵塞、损伤等情况。非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规检查,该检查目的是排除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情况。
可诊断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疾病等心脏疾病,对明确脑出血性梗死病因有帮助。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结合相关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而且不同类型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
患者具有下肢静脉或动脉血栓病史,出现咳嗽、咯血等典型症状,肺部CT检查有出血梗死征象即可确诊。
患者有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或出现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等疾病,出现腹痛、恶心、头晕、黑便等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
患者有心源性心脏病或脑梗死病史等,出现口齿不清、言语困难、眩晕、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表现,脑CT有出血病灶,即可确诊。
出血性梗死的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像肺出血性梗死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还可以选择输血治疗,而肠出血性梗死较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轻型脑出血性梗死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中、重型患者需要按照脑出血来治疗。
首先要注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患者应当加强保暖工作,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输氧及纠正酸中毒。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要适当的补充血容量,特别是肺部出血严重的患者应当输注新鲜血。
另外还要保持正常的心功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多巴胺等药物。如果产生了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应当合理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坏死和梗死的肠道组织,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
轻型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
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对于疑有或确诊为脑出血性梗死的患者应停用一切能诱发出血的药物,如抗凝剂、溶栓药、扩容药、扩血管药、抗血小板凝聚剂等。
对于出血性脑梗死者急性处理后,需要使用药物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同时要进行脑保护的治疗,可以使用尼莫地平、胞磷胆碱等药物。
对于出血性脑梗死范围较大者或已破入脑室系统、病情危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注要有血肿引流术、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出血性梗死的发生部位不同,其预后情况也有所差异,其中肺出血性梗死和肠出血性梗死经过即使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有其它后遗症,而脑出血性梗死情况较复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
如果出血性梗死部位发生在肺和肠经过专业治疗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如果发生部位位于脑部,根据出血转化的部位、病灶大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本病患者具体生存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人体质、预后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它并发症来决定,目前尚无具体的生存时间。
本病患者治疗后3~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检查出血点情况。
消化道病变者可短期内遵医嘱禁食,通过静脉方式摄取营养,待机体恢复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可将固体食物打成泥状或糊状,从而降低吞咽难度。要缓慢、少量多次进食,避免误吸。少吃含油脂过高及油炸类食物,如肥肉、动物油等,不宜吃辛辣调味品及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
出血性梗死患者在康复期,从生活习惯、用药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管理,对疾病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患者在平时也要加强对病情的监测,谨遵医嘱定期复查。
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行动不便者家属还应帮助清除室内障碍物,以免发生跌倒等意外伤害情况。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可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有条件者可选用气垫床,同时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和按摩,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患者需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切忌擅自停药以及滥用抗生素。
患者加强自我检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头晕等不适,及时就诊。
遵医嘱定期复查,正确用药,经手术治疗患者,注意观察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
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和康复治疗,如紧张、焦虑情绪影响到正常睡眠,应积极寻求心理帮助,家属应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或复诊,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长期在康复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日常护理。
由于出血性梗死病因较多,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对初次发生出血性梗死应彻底治疗。
定时检査有无其它疾病如肺淤血、肠套叠、肠梗阻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对血压严密的监测,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个体化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一个适合水平。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应适度的进行体育活动。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
注意个人安全,积极治疗其他脏器的疾病,避免出血性梗死发生。
[1]王绪才.出血性梗死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9):4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4):25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