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

本词条由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程永静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不明,基本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rheumatoidarthritis,R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胸膜炎、心瓣膜炎、间质性肺炎、神经系统损害
治疗周期
终身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足跟腱鞘结节

好发人群
感染病毒者、性激素异常者、吸烟人群、直系亲属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者
常用药物
吲哚美辛、甲氨蝶呤
常用检查
血常规、自身抗体检查、关节X线片、磁共振成像
病因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异质性。遗传、激素、环境等因素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本病好发于感染病毒者、性激素异常者、吸烟人群、直系亲属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者等人群。

主要病因

遗传易感性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家系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现症者的一级亲属,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概率为11%大量研究发现HLA-DRB1等位基因突变与发病相关。

环境因素

未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目前认为一些感染,如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等可能通过被感染激活的T、B等淋巴细胞,分泌致炎因子,产生自身抗体,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和病情进展,感染因子的某些成分也可通过分子模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吸烟能够显著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风险,并且与ACPA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更相关。

免疫素乱免疫素乱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发病机制,活化的CD4+T细胞和MHC-Ⅱ型阳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aPC)浸润关节滑膜。关节滑膜组织的某些特殊成分或体内产生的内源性物质,也可能作为自身抗原被APC提呈给活化的CD4+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相应的关节炎症状。此外,活化的B细胞、巨噬细胞及滑膜成纤维细胞等作为抗原提呈及自身抗体来源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炎症性病变的发生及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诱发因素

精神刺激、创伤等

在应激状态下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失衡,可能诱发或加重类风湿关节炎。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过多有可能增加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风险。

流行病学

资料显示,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病人2~3倍于男性,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率为0.32%~0.36%。

好发人群

感染EB病毒、人细小病毒B19、风疹病毒者

病毒等感染会产生很多炎症因子,可引起滑膜囊损伤,进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

性激素异常患者

女性居多,尤其围绝经期45~55岁时,因其体内激素紊乱,卵巢功能和雌激素生物利用度急性下降,进而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

吸烟人群

长期吸烟会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直系亲属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者

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中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较高。此外,血缘亲属中患有其他风湿病,如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也会相应提高。

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疲劳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手足盗汗、全身不适感等。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本病可并发胸膜炎、心瓣膜炎等疾病。

典型症状

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疲劳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手足盗汗、全身不适感等。

关节疼痛

发病初期,患者常常感觉关节疼痛,并在晨起时感觉关节僵硬,持续1小时以上可自如活动。发病的关节通常是对称的,最常见于近侧的指间关节,其次是双手掌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等。

关节肿胀

由滑膜肿胀和关节腔积液导致的,患者此时的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均会受到限制。

关节畸形

患者此时会发生受累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外观看起来有关节畸形。

其他

约有10%~15%的患者出现“类风湿结节”。

其他症状

本病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并发症

胸膜炎

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广泛的胸膜病变可引起小至中等量胸腔积液,常为渗出液,类风湿因子(RF)呈阳性,补体水平降低,白细胞、蛋白、胆固醇和乳酸脱氢酶均可增高,但糖含量明显低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疾病好转。

心瓣膜炎

3%~5%患者的心瓣膜上可见类风湿结节,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临床上无症状和体征的病人,其中二尖瓣最常见,造成瓣膜功能不全。

间质性肺炎

患者可表现为干咳、乏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致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神经系统损害

类风湿关节炎还可引起周围神经纤维病变可致感觉异常或减退,肌肉无力和萎缩,腕、足下垂,腕管综合征。脊髓病变主要是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椎体半脱位等导致的脊髓和脊神经根受压表现。寰枢椎半脱位病变最常见,约占36%,可见颈背部疼痛、四肢无力、瘫痪甚至突然死亡。椎基底动脉受压可引起眩晕、一过性脑缺血、四肢无力等不适。

胃肠道损伤

主要由于患者长期大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风湿有关,而非风湿本身引起,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食欲差,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而表现为黑便。

就医

类风湿关节炎如果症状不缓解或者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就诊科室首选风湿免疫科,若有其他症状可以去相关科室就诊。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应注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骨性关节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一般体格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高度怀疑类风湿关节炎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若出现周身不适,常有关节痛,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当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症状时,优先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全身哪些关节出现肿痛症状?

  • 什么时候出现四肢小关节肿痛症状?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足跟腱鞘结节、关节痛、关节畸形等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疾病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清及细胞学检查

血常规

病情较重或病程长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有轻至中度降低,贫血大多属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约25%为缺铁性贫血。Felty综合征(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脾大综合征)病人可见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检查

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

血沉和C反应蛋白

血沉(ESR)和反应蛋白(CRP)常升高,是反映病情活动度的主要指标,病情缓解时可降至正常。

滑膜液检查

主要是大关节积液的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查表现为炎性,但非化脓性特征,病原学检查为阴性。

影像学检查

关节X线摄片

  • Ⅰ期:软组织肿胀,可见骨质疏松,但尚无骨质破坏。

  •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 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畸形。

  • Ⅳ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能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透明软骨、肌腱、韧带、滑膜、骨髓等结构,能早期发现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血管翳、肌腱炎和断裂、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破坏等改变,具有较常规X线早期发现病变的优势。

CT和磁共振成像

对平片难以显示的病变可选用CT或者核磁共振,CT有助于发现平片不易显示的早期骨关节侵蚀、关节脱位。

诊断标准

以下七项中,符合4项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但1~4项要求至少持续6周。目前诊断标准主要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分类标准,具体如下:

  • 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6周)。

  • 至少同时又3个关节软组织肿胀或积液(≥6周)。

  • 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又1个关节区肿胀(≥6周)。

  • 对称性关节肿(≥6周)。

  • 有皮下结节。

  • 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 X线片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表现。

鉴别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一般无软骨和骨质破坏,全身症状明显,常有面部红斑及内脏损害,多数有肾脏损害和蛋白尿,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骨性关节炎

为关节退行性变,多发生于中年以后,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主要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和髋、膝等负重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常伴有“咔嚓”声。RF一般阴性,关节X线检查可见到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部位起始于骶髂关节,而非四肢小关节。关节滑膜炎不明显而钙化骨化明显,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

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属于毁损性关节炎,可有骶髂关节及四肢关节受累,其中远端指间关节受累常见,出现关节畸形,患者一般有银屑病病史。

真他病因的关节炎

关节炎类疾病有多种,均各自有其原发病特点,在充分了解相关的疾病后鉴别一般不难。

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达标治疗和严密监测,治疗目的是获得临床缓解或低临床活动度,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残疾发生,尽可能维护关节功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治疗周期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萘丁美酮、尼美舒利等,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对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减轻炎症的症状和体征,改善关节功能,但无法消除产生炎症的原因,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消化道溃疡出血、肾功能损害、皮疹、血细胞减少等。

糖皮质激素

可迅速减轻临床症状,但长时间使用可引起水钠代谢和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还可能产生严重感染、骨质疏松、白内障等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有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

抗风湿药物治疗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基石,亦是国内外指南共同认可的一线药物。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抗风湿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艾拉莫德、羟氯喹等。经单药规范治疗仍未达标者,建议联合用药。经传统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建议传统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联合一种生物制剂 ,如依那西普、英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等,或传统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联合一种靶向合成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进行治疗。

植物药物治疗

植物药物治疗也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可改善关节肿痛症状,具有减轻炎症、延缓关节破坏等作用,常用药物包括青藤碱和白芍总苷。青藤碱可引起皮疹、皮肤瘙痒、血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哮喘病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慎用。

生物制剂

TNF拮抗剂

能够延缓炎症关节症状和防止关节破坏,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最主要不良反应为感染。包括结核杆菌感染、真菌感染、机会感染和细菌感染。

IL-6受体拮抗剂

托珠单抗,主要适用于对化学合成类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细胞减少、血胆固醇升高、易感染等。

手术治疗

包括人工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前者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功能的关节,滑膜切除术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当滑膜再次增生时病情又趋复发,所以必须同时应用抗风湿药物。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包括热浴、蒸汽浴、药浴等、按摩、体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这些可以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肿痛消退,促进关节肌肉功能恢复。

预后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预后与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治疗有关。随着人们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加深、传统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正确应用以及生物化学合成类关节药物的不断涌现,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明显改善,经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80%以上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能实现病情缓解,只有少数最终致残。

能否治愈

类风湿关节炎为终身疾病,目前虽不能治愈,但经专科医生处理,可使病情很好控制。

能活多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刚开始,至少每1~3个月复诊一次,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每3~6月复诊一次。

饮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尽量摄入多种健康饮食,同时注意饮食搭配。多吃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多吃鱼类、蔬菜、水果、橄榄油。超重肥胖者控制膳食总量,避免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担。

饮食调理
  • 患者宜应尽量摄入多种健康饮食,同时注意饮食搭配,对于牛羊肉、海鲜类食物应少吃。

  • 患者宜少食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

  • 患者宜多进食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以及高蛋白食物。

  • 超重肥胖者控制膳食总量,避免体重增加,加重关节负担。

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会出现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足跟腱鞘结节等症状。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上要保持耐心,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干燥,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增加身体免疫力。

日常护理
  •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应避免受凉,避免潮湿环境下生活,患者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被褥保持干燥。

  • 注意避免被动吸烟,吸烟可加剧关节炎恶化。

  • 患者可以通过热疗改善关节疼痛和僵硬,通过使用辅助装置减少关节压力,通过使用夹板、手杖或步行器来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应注意监测经药物治疗后关节痛、晨僵、关节畸形的情况是否有改善,并进行记录。当症状得到缓解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该规律锻炼,有助于减轻关节炎所致的疼痛。如果经治疗关节痛、晨僵等症状不缓解,或者关节痛、晨僵症状加重,应及时复诊,查明病因后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注意事项

类风湿关节炎会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需要长期接受治疗,以此控制症状,并减少关节损伤。如果关节症状加剧,需要及时看医生。

预防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类风湿关节炎筛查的方法为有本病家族史的人要注意自身的身体变化,发现有患处晨僵、关节痛等早期症状,发挥预防的作用。

预防措施
  •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 减少各种的感染因素,生活中减少长时间的在这种寒冷恶劣条件下长期地生活工作。

  • 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尤其是出现对称性的小关节的疼痛和肿胀,应及早就医。

  •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对身体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07-812.

[2]刘巧琼.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与硫酸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200-202.

[3]李雪,苏茵.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09):724-72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