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 宋治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迟缓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让患者失去自理能力。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骨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arkinson's Disease
疾病别称
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运动功能障碍、骨折、心理障碍、感染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

好发人群
老年人、长期接触工业毒物者、有家族病史者
常用药物
苯海索、金刚烷胺、左旋多巴、溴隐亭
常用检查
血脑脊液检查、颅脑MRI
疾病分类

原发性帕金森病

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在早期时会出现震颤和麻痹的现象,与遗传因素有关。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继发于一些炎症、感染、中毒、代谢等。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帕金森病叠加了其它方面的一些神经系统的损害,有多系统萎缩。

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

常见亨廷顿舞蹈病还有肝豆状核变性,这些遗传的帕金森病多数都是见于青少年发病。

病因

帕金森综合征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的研究表明可能与诸多因素有关。不同类型其病因不尽相同,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因素、环境毒物、感染、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形成等因素有关。

主要病因

年龄老化

年龄老化为最常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患有帕金森的患者,多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经过一些调查还发现,帕金森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帕金森的发生与年龄老化有很大的关系。

环境因素

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因此人们怀疑环境中也许存在某些有毒的物质,如锰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可产生帕金森综合征症状。

遗传因素

帕金森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也就是同一家族中的帕金森患病率较多。

遗传易感性

有些患者患有帕金森是因为家族中直系亲属患病,这些人在患病前都属于帕金森的易感人群。但是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衰竭、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免疫异常等机制导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并导致发病。

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

诱发因素

年龄老化

随年龄增长帕金森患病率逐渐增高。

脑动脉硬化

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征。

遗传因素

部分病例(10%~15%)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流行病学

近年调查数据表明,其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每年10~21/10万。

好发人群

老年人

帕金森多在50~65岁起病,病发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长期接触工业毒物者

工业当中的锰、汞等重金属也是诱发帕金森病的发生。

有家族病史者

通过长期研究及实践发现,帕金森病与家族遗传性与遗传易感性因素相关。

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匿、缓慢进展,常以少动、迟钝或姿势改变为首发症状,逐渐加剧主要有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或运动缓慢、自主神经障碍。可发生运动功能障碍及骨折、心理障碍和智能减损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静止性震颤

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静止体位时出现或症状明显。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

肌强直

患者肢体可出现类似弯曲软铅管的状态,称为铅管样强直,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运动迟缓

早期可以观察到患者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

姿势平衡障碍

在疾病中晚期出现,表现为患者起立困难和容易向后跌倒。有时患者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冻结

晚期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冻结现象,表现为行走时突然出现短暂的不能迈步,双足似乎粘在地上,领停顿数秒钟后才能再继续前行或无法再次启动。冻结现象常见于开始行走时(始动困难),转身,接近目标时,或担心不能越过已知的障碍物时,如穿过旋转门。患者典型的主诉为:“起身刚要走路时常要停顿几秒才能走动起来,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迈不开步了,尤其是在转弯或是看见前面有东西挡着路的时候。”

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我感觉身体很疲乏,无力;睡眠差,经常睡不着;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情绪不好,总是高兴不起来;记性差,脑子反应慢。”

并发症

运动功能障碍、骨折

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患者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跤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

心理障碍

帕金森病表现的肢体震颤、僵直、动作笨拙以及缺乏面部表情而呈现的面具脸,兼之说话含混不清、语调单一、音量降低、流口水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感染

帕金森病晚期卧床的病人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则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

就医

患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老年人出现少动、迟钝或姿势改变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注意与脑炎、原发性震颤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帕金森早期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老年人出现少动、迟钝或姿势改变等症状,高度怀疑帕金森综合征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帕金森的患者,若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或运动缓慢、姿势平衡障碍,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骨折应到骨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少动、迟钝等症状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或运动缓慢等)

  • 症状持续多久了?

  •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例?

  • 前往过其他医院治疗吗?都采取了什么治疗手段?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发现患者表情呆滞,如同面具脸,手脚僵硬,出现齿轮样症状,走路步伐小,呈现慌张步态等,再结合病史进行判断、诊断。

实验室检查

倘若不是帕金森患者,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只有个别可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异常心电图等改变。

血脑脊液检查

可检出多巴胺水平降低,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浓度降低;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与-羟吲哚醋酸含量减低;多巴胺β羟化酶降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明显降低及-氨基丁酸水平减低等。

分子生物学检查

生化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可检测到脑脊液及尿中HVA含量降低。基因检测采用DNA印迹技术,PCR、DNA序列分析等在少数家族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发现基因突变。

脑CT或MRI检查

一般无特征性所见,老年患者可有不同程度脑萎缩、脑室扩大,部分患者伴脑腔隙性梗死灶,个别出现基底节钙化。

功能性脑影像学PET或SPET检查

PET检查可早期发现患者纹状体内18F-多巴摄取减少。

诊断标准
  • 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 四项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中至少具备2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之一,症状不对称。

  • 左旋多巴治疗有效,左旋多巴试验或阿朴吗啡试验阳性支持原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

  • 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锥体系损害和肌萎缩等。

鉴别诊断

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是震颤相关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震颤为主要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难以鉴别。原发性震颤发病较早,有阳性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震颤的特点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频率为4~8Hz,幅度较小,通常在运动和紧张时加重,饮酒可减轻症状。可波及到头部,服普奈洛尔有效。无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可通过除震颤外的临床表现将二者鉴别。

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需要长期治疗,治疗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及复方制剂、苯扎托品、安坦等。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可考虑手术治疗,也可采取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物

主要是通过抑制脑内乙酰胆碱的活性,相应提高多巴胺效应。临床常用的是盐酸苯海索。此外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主要适用于震颤明显且年龄较轻的患者。老年患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金刚烷胺

可促进多巴胺在神经末梢的合成和释放,阻止其重吸收。对少动、僵直、震颤均有轻度改善作用,对异动症可能有效。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脑内MAO-B,阻断多巴胺的降解,相对增加多巴胺含量而达到治疗的目的。MAO-B抑制剂可单药治疗新发、年轻的帕金森病患者,也可辅助复方左旋多巴治疗中晚期患者。它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原则上推荐早期使用。MAO-B抑制剂包括司来吉兰和雷沙吉兰。晚上使用易引起失眠,故建议早、中服用。胃溃疡者慎用,禁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合用。

DR激动剂

可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非麦角类DR激动剂。适用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与复方左旋多巴联用治疗中晚期患者。年轻患者病程初期首选MAO-B抑制剂或DR激动剂。激动剂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激动剂症状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率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和精神症状发生率较高。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症状嗜睡、幻觉等。非麦角类DR激动剂有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戈汀和阿朴吗啡。

复方左旋多巴(包括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

  • 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外周补充的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经多巴脱羧酶的脱羧转变为多巴胺,从而发挥替代治疗的作用。苄丝肼和卡比多巴是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可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的脱羧,增加左旋多巴进人脑内的含量以及减少其外周的副作用。

  • 一开始服用时需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直至获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老年患者可尽早使用,年龄小于65岁,尤其是青年帕金森病患者应首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当上述药物不能很好控制症状时再考虑加用复方左旋多巴。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与药物治疗一样,仅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根治疾病,也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术后仍需服用药物,但可减少剂量。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不适宜过早手术。

神经核毁损术

神经核毁损术费用低且也有一定疗效,因此在一些地方仍有应用。神经核毁损术常用的靶点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腹后部(PVP)。以震颤为主表现的患者多选取丘脑腹中间核,以僵直为主的多选取苍白球腹后部作为靶点。

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因其微创、安全、有效,已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明显疗效减退或异动症,经药物调整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对肢体震颤和肌强直的效果较好,而对中轴症状如姿势步态异常、吞咽困难等功能无明显改善。

其他治疗

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

近年来先后出现自体肾上腺髓质及异体胚胎中脑黑质细胞移植到纹状体的成功例子,可以纠正DA递质缺乏,改善运动症状。移植基因过程的细胞或直接用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以及特异性的促多巴胺能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最有效的方法。

康复治疗

其运动方法包括ROM训练、肌力增强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关节松动术等,可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

预后

帕金森综合征是进行性变性疾病,所有药物治疗均只能改进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患者最终将丧失生活能力。

能否治愈

帕金森综合征不能治疗。

能活多久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预期寿命较正常人短。

后遗症

帕金森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僵直、运动障碍、精神障碍等。

复诊

帕金森治疗刚开始,患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症状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建议进食含有酪氨酸多的食物,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和含胆碱的食物。

饮食调理
  • 建议进食含有酪氨酸多的食物,酪氨酸会合成多巴胺,有利于神经递质的合成,富含酪氨酸的食物有火鸡、花生和葵花籽。

  • 避免进食高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明显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因此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选择精瘦的畜肉肉或鱼肉。

  • 避免进食忌含胆碱的食物,用抗胆碱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如苯海索,应避免同时进食富含胆碱的食物如槟榔,以免降低抗胆碱药的疗效。

护理

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要避免快速进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步态的改变及情绪,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日常护理
  • 患者肌肉不协调,避免快速进食,需要在患者碗筷下放置橡胶垫防止滑动。

  • 在浴盆内或者淋浴地板上铺上止滑的东西,如橡胶垫等。

  • 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活动,适量进食蔬菜及水果。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患者步态的改变及情绪,并注意记录。

心理护理

很多帕金森患者患病后,回避人际交往,不与人交流,感到孤独,甚至产生恐惧或绝望心理。这个时候,除了合理的用药治疗,更需要的是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主动与患者沟通。为他们建立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到轻松。

特殊注意事项

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患者获得最佳身心状态的重要因素,建议房间地面采用的是防滑材料。

预防
预防措施

帕金森综合征无法有效的预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中老年人需针对性选择限制糖或脂肪的饮食,加强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1-299.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8-285.

[3]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07.156-16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