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李月华审核认证
球结膜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膜下小血管破裂或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液进入结膜下组织间隙。可继发于外伤或全身血管疾病,也可自发出现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球结膜下出血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眼部和/或全身相关疾病,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一般多为他人发现。通常一周左右可以消退,不留痕迹。
巩膜表面有红色斑块、眼痛、畏光、分泌物增多
球结膜出血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多由全身疾病引起,部分病例难以找出明确病因。比较常见的病因包括毛细血管病变、外伤、青光眼、急性结膜炎、便秘、全身血管性疾病、血液病、急性热性病等。自发的球结膜出血则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史者。
高血压病患者由于血管长期处在高压状态,可以引起球结膜小动脉硬化,使其血管壁的渗透性和脆性增加,可导致红细胞渗透至血管外或使血管破裂。
糖尿病可以引起球结膜血管管壁的破坏,若血液黏滞度较高,则易形成血栓,可导致红细胞渗透至血管外或使血管破裂。
咳嗽和手揉眼可导致球结膜血管内压力骤然升高,血管破裂引起球结膜下出血。
饮酒、过度用眼和睡眠欠佳者可发生血压异常波动、球结膜血管过度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引起血管破裂或红细胞渗透至血管外。
主要是眼部外伤和头部挤压伤。
年轻人经常使用隐形眼镜可增加球结膜下出血的危险性。
球结膜下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常见于41~50岁及61~70岁年龄组。
夏季是球结膜下出血的高发季节。
结膜下出血多位于颞侧结膜下,尤以外伤性结膜下出血为著。外伤是年轻患者球结膜下出血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是老年患者结膜下出血的主要诱因。
高血压、糖尿病病人。
动脉硬化患者。
结膜炎症患者:炎症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渗透至血管外引起球结膜下出血。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此类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凝药,血液的凝集时间延长,当发生球结膜下出血后,出血时间延长,出血量较多。
血液病患者:此类患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因此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结膜下出血。
球结膜下出血发病时自觉症状不明显,一般多为无意间照镜子或由他人发现。发病3天以内者出血可有增加趋势,通常一周左右可以消退,不留痕迹。
球结膜下出血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眼部轻微不适感。
可能表现为巩膜表面有血性斑块,大小不一,可覆盖整个巩膜。颜色因出血量不同而存在差异,大量出血时呈紫色,少量出血时呈鲜红色。
血红色斑块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伴有结膜炎时,可有眼痛、畏光、分泌物增多等。通常视力不受影响。
通常球结膜下出血可以自愈,无需就医,但如果频繁发生出血,需要前往眼科、血液科详细检查。
如果反复出现球结膜下出血,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球结膜下出血,且合并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瘀点时,应及时就医。
发生眼部外伤、视力下降、球结膜下出血伴有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球结膜下出血患者一般不需就医治疗,如需详细检查,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瘀斑瘀点等,可到血液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巩膜红色斑块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部疼痛、异物感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畏光、反复球结膜出血、眼部分泌物增加、鼻出血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集中光源照亮检查部位,便于观察到眼部的细微病变,特别是创伤引起的出血。
排除其他潜在的出血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糖尿病可以引起球结膜血管管壁的破坏,检查空腹血糖有助于排除糖尿病引起的球结膜下出血。
通常仅通过眼科医生肉眼观察即可确诊,可在巩膜表面见到血红色斑块。
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痛等,发病急,且患者通常有感染史。
由衣原体感染引发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睑发红、结膜充血等。潜伏期一般为3~4天。
球结膜下出血患者一般无需前往医院就诊,可在出血2天内给予局部冷敷和口服止血药治疗,目的是减轻出血症状。如果症状不缓解,则需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出血2天内可口服止血药治疗,2天后可口服活血化瘀药物治疗。
当眼部有异物感时,可滴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症状。
球结膜下出血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球结膜下出血通常能在短时间内自愈,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患者无需过分担心。
球结膜下出血能治愈。
球结膜下出血患者如果未伴发其他全身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单纯球结膜下出血患者通常饮食无特殊注意事项,但球结膜下出血高危人群(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或便秘、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盐限酒,限制各种甜食。
低盐低脂饮食,膳食均衡。
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和水果,少食多餐,多饮水。
球结膜下出血患者的护理以减少危险因素、进行心理疏导、保证生活规律为主,促进疾病的恢复。
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球结膜下出血情况,包括2天内冷敷,2天后热敷。
保证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暴力刺激。
如频繁发生球结膜下出血,或出现眼部疼痛、畏光、视力下降,以及皮肤瘀斑瘀点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详细检查,排除其他全身疾病。
球结膜下出血虽然病因复杂,但可采取方法尽量避免其发生,能有效预防疾病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测量眼压。
避免剧烈咳嗽、呕吐、大力打喷嚏,避免暴力揉眼睛。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上网或看电视,保持情绪稳定。
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平稳控制基础疾病,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加强运动锻炼。
便秘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和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排便。
[1] Lee CY, Chen HC, Huang JY ,Sun CC等. Dermatologic Vasculature Diseases as a Risk Factor of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P 1660-4601 E 1660-4601 ) 年: 2019 卷: 16 期: 16 页.
[2]张军,刘森玉,王璞, 等.结膜下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21-1124.
[3]王宇宏,金书红,郭光,等.单纯球结膜下出血原因分析[J].眼科,2000,9(3):157-157.
[4]张寅飞. 单纯性球结膜下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