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慢性湿疹

本词条由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宋佩华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容易反复发生的、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形性、对称性,伴有瘙痒。慢性湿疹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未能有效控制,反复发作不愈转变而来,皮损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风湿免疫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hronic eczem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感染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皮疹、瘙痒、皮肤增厚、苔藓样变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过敏体质者、洁癖人群、抑郁症患者
常用药物
地塞米松、地奈德、苯海拉明、氯雷他定
常用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变应原检测、血常规、抗体检测
疾病分类

病因

慢性湿疹的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但和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致敏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和个体因素等。病因常是多方面的,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主要病因

慢性湿疹的病因尚未明确,但和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是否为易过敏体质,很多慢性湿疹患者有家族史。

致敏因素

湿疹是皮肤过敏反应,受某些体内外刺激因素的影响,并和身体反应性有关。刺激致敏因素可以是物理或化学性外因,物理性外因有紫外线照射、抓挠等,化学性外因有化妆品、洗洁剂等,也可以是各种内在的刺激或是食物、空气中花粉、羊毛等吸入物。

系统性慢性疾病

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性障碍、慢性生殖系统感染、咽部鼻窦慢性炎症,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神经精神因素

忧愁、恐怖、抑郁等情绪的变化可能引起湿疹的发作或使症状加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使湿疹加重。

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变化,如寒冷、炎热、潮湿、干燥等变化均可导致皮肤过敏。

诱发因素

饮食习惯与环境

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酒,食用某些有较强的抗原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海鲜、蛋、奶等,饲养有毛动物,环境潮湿滋生霉菌或有螨虫,存在某些花粉、草粉等。

化学物品

食物饮料中的防腐剂、色素、香精、抗氧化剂等可诱发或加重湿疹,化妆品属于化学物品,频繁更换刺激皮肤易诱发疾病。

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时,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诱发疾病。

生病

生病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过敏反应,如患有发热、胃肠感冒等重症感冒时易合并湿疹。

流行病学

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我国一般人群发病率约为3%~5%,儿童发病率可达20%,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可能与环境、饮食结构、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好发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防御致病因素能力下降,致病因素易破坏皮肤屏障引发炎症。

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易诱发变态反应致病。

洁癖人群

常因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疾病。

易紧张焦虑者

焦虑、抑郁的情绪或紧张烦躁、睡眠不足,可诱发或加重湿疹。

症状

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或一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多数人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及伴有剧烈瘙痒。患部皮肤增厚、浸润,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分布较局限性,皮损边缘亦较清楚。

典型症状
  • 皮疹:多数人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多形性皮疹,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对称分布。

  • 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 瘙痒:常瘙痒难忍,反复发作。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其他症状

慢性湿疹在患者的手、指、趾、足跟及关节等处,因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并且活动较多,可产生皲裂而致皮损部疼痛。

并发症

患者常因瘙痒难忍抓破皮肤,若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会导致感染破溃。

就医

当皮肤出现对称性皮疹伴有皮肤增厚及瘙痒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根据皮肤视诊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变应原检测、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注意和慢性苔藓鉴别。

就医指征
  • 当有慢性湿疹家族史者,皮肤出现瘙痒和皮疹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当慢性湿疹反复发作,瘙痒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 当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因瘙痒剧烈抓破,出现出血、化脓、破溃伴有发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优先考虑去皮肤科。

  • 出现其他严重过敏症状,如眼结膜充血、呼吸困难等去风湿免疫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瘙痒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瘙痒等)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对称性皮疹、皮肤增厚、苔藓样变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是否对什么物体过敏?居住的环境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见慢性湿疹的棘细胞层肥厚,有轻度海绵形成。角质层角化过度,也可以显著的角化不全,黑色素可增多,有苔藓样化时表皮起皱。真皮内有弥漫的细胞浸润,主要为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变应原检测

变应原检测有助于明确慢性湿疹的常见变应原和刺激原,对慢性湿疹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很大帮助。

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有助于明确有无其他病原体感染,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有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皮损细菌培养

有助于诊断有无继发的细菌感染。

诊断标准
  • 典型慢性湿疹皮损症状及临床表现:有慢性湿疹反复发作病史、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及伴有剧烈瘙痒。

  •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典型慢性湿疹表现。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态单一,易起大疱,境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

神经性皮炎

多见于颈、肘伸侧、尾骶部,为单个或多个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而成的皮肤苔藓样变,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

手足癣

皮损边界清楚,有红斑、丘疹、丘疱疹和脱屑等多形性皮损,夏季加重,常并发指(趾)间糜烂,真菌检测阳性。

治疗

慢性湿疹的治疗主要是避免变应原和刺激原,根据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原则主要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慢性湿疹易反复,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寻找和避免环境中的常见变应原和刺激原,避免搔抓和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应提出相应的建议。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进行皮肤屏障功能保护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本药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措施,初始治疗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中度湿疹选择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肥厚性皮损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儿童患者,以及面部、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皮损的患者选用弱效或中效激素。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不良反应。

抗组胺药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止痒抗炎,第一代抗组胺药常被应用,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安其敏、异丙嗪、阿利马嗪等,安替根(赛庚啶)治疗有时效果较好。但这类药因其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应慎用于开车及高空作业者,可根据病情选择二代或三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盐酸非索非那定等。

抗生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非湿疹常规用药,仅用于因皮肤瘙痒抓挠继发感染者,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340~400nm)照射,以及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有较好疗效。

预后

慢性湿疹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减轻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不影响自然寿命,但病情易反复。

能否治愈

慢性湿疹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较顽固。

能活多久

慢性湿疹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慢性湿疹经治疗后两周复诊,复诊时通过皮肤视诊观察皮损颜色、面积变化,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是否减轻,通过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反复发作者应该追踪治疗。

饮食

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应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避免变应原为主。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辛辣食物、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饮食调理

忌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

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食后能使皮肤瘙痒加重,不利于炎症的消退,故应忌食。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如橙子、草莓、柚子等,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和抗敏作用。

护理

慢性湿疹患者的护理应注意日常药物的使用以及皮肤清洁,定期观察皮肤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心理疏导,慢性湿疹患者应定期复查皮疹面积大小、皮损程度等。

日常护理

外用药物

了解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日常清洁

洗澡时以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澡后要擦干身体。尽量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

病情监测

慢性湿疹患者应定期复查皮疹面积大小、皮损程度等。

心理护理

在生活中,患者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此病无需对其家人进行常规治疗,慢性湿疹不是传染性疾病。慢性湿疹患者因病情较长,易反复发作,瘙痒难忍,易产生精神心理问题。除了常规治疗,应对多加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预防

慢性湿疹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因此无法完全预防,主要是避免变应原和刺激原诱发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疾病。

早期筛查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应早期进行变应原检测。

预防措施
  • 改善生活习惯,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以及过度护肤。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膳食,规律三餐,忌食辛辣食物、鱼、虾、浓茶、咖啡、烟、酒等。

  •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

参考文献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26-128.

[2]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31-234.

[3]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45-250.

[4]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8-1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