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窦性停搏

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 程姝娟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在一个或多个心动周期中不产生冲动,以致不能激动心房或整个心脏,又称为窦性静止。青年人多由于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所致,也可由器质性心脏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症状为心悸、胸闷、头晕、胸痛、晕眩、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影响日常的工作及生活。需要对因治疗,症状严重者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sinus arrest or sinus pause
疾病别称
窦性静止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绞痛、阿-斯综合征、猝死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气短、头晕、胸闷、晕眩

好发人群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常用药物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
常用检查
心电图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停搏原因,可将其分为

  • 原发性窦性停搏:与快速性心律失常无关的停搏。

  • 继发性窦性停搏:继发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后的停搏。

根据停搏的时间可分为

  • 短暂停搏:每阵停搏不超过2~4秒。

  • 较久性停搏:每阵停搏超过四秒,可达八秒以上。

  • 永久性停搏:起搏点永久丧失自律性。

根据窦性停搏的发作频度进行分型:

  • 偶发性窦性停搏:在1、2导联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内的窦性停搏不进行频度分型。只有在长时间记录时对每分钟窦性停搏次数在3次以下称为偶发性窦性停搏。

  • 频发性窦性停搏:每分钟窦性停搏次数在3次以上。

病因

各种因素损伤了窦房结的自律细胞,使其暂时或永久性丧失自律性。原发性窦性停搏较多见,主要是窦房结本身的损害,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继发性窦性停搏继发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高血钾、低血钾、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造影术亦可引起。

主要病因

窦房结本身的损害

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病窦综合征。

继发于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之后

短暂性窦性停搏(一般2~4秒,部分患者甚至超过5秒)。见于各种室上性的心动过速(如室上速、房速、房扑或房颤)突然纠正后或食管调搏术超速抑制后而发生的短暂窦性停搏。

抗心律失常药物过量或中毒

如洋地黄、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莫雷西嗪、氟卡尼、三磷腺苷(ATP)。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对窦房结功能抑制作用而致窦性停搏,例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刺激咽部、气管插管等。

其他

心脏外伤或心脏外科手术时损伤窦房结、高血钾、低血钾、脑血管意外均可导致窦性停搏。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偶尔可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

诱发因素

疾病因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累及窦房结,导致窦房结发生病变,出现窦性停搏的情况。

外伤因素

心脏外伤或心脏外科手术时损伤窦房结或其供血动脉,可于手术中或手术后出现窦性停搏。

其他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也可导致窦性停搏;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可出现窦性停搏。

流行病学

相关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好发人群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器质性心脏病可引起窦房结的损害,例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窦性停搏为各种疾病晚期的临终前表现。

症状

窦性停搏如为一过性,持续时间很短,可无症状。当窦性停搏持续时间较长,超过8秒,又无逸搏出现,可引起气短、疲劳、头晕、胸闷、晕厥、心绞痛、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长时间窦性停搏不伴有逸搏者并发心绞痛、低血压、阿-斯综合征、猝死等。

典型症状

气短、疲劳、头晕、胸闷

窦性停搏,持续时间不长时,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所以可无症状。但当停搏时间较长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冠状动脉、脑动脉及骨骼肌血流量减少,可表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等症状。

晕厥、心绞痛

停搏频发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心排血量显著减少时,脑动脉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可出现黑蒙、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原有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绞痛。

并发症

心绞痛

窦性停搏会导致心排出量减少,使心肌供血减少,对本身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狭窄患者而言,会引发心绞痛。

阿-斯综合征

窦性停搏期间,心脏失去了射血能力,机体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脑缺血,有可能会出现晕厥,引起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即阿-斯综合征。

猝死

窦性停搏以后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恢复,还有可能会引起猝死。

就医

当感到头晕、头痛或者有黑蒙的情况时,需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就医,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心电图、心动图等检查,一旦明确病因,应立即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
  • 出现气短、疲劳、头晕、胸闷、心绞痛等症状,高度怀疑窦性停搏时,应及时就医,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 已经确诊窦性停搏患者,需密切观察症状,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 当患者出现严重症状,例如上不来气或者呼吸困难的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需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心脏部位有无受到过外伤或者做过手术?

  •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症状?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气短、疲劳、头晕、胸闷、心绞痛、昏厥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普通心电图

可根据普通心电图了解是否存在窦性停搏停搏的最长时间以及有无其它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

动态心电图

了解窦性停搏严重程度、发生频率等

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可以明确有无心脏的结构性改变,比如说浸润性心肌病、心肌炎等。了解有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诊断标准
  • 在正常窦性心律中,突然出现显著的长间歇。

  • 长间歇中,无P-QRS-T波群出现。

  • 长间歇的PP间期与正常的窦性PP间期不成倍数。

  • 在长的PP间歇后,可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以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较常见,室性或房性逸搏较少见。

  • 凡遇逸搏心律这单一心律时,应考虑持久性原发性窦性停搏的可能。

鉴别诊断

窦房阻滞

窦房阻滞是指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部分或全部不能到达心房,引起心房和心室停搏,短暂的窦房阻滞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高血钾症、洋地黄或奎尼丁类药物作用以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慢性窦房阻滞的病因常不明,多见于老年人,基本病变可能为特发性窦房结退行性变。其它常见病因为冠心病和心肌病。窦房阻滞按其阻滞程度可分第一度、第二度和第三度,但只有第二度窦房阻滞才能从心电图上做出诊断,心电图表现为P波之间出现长间歇,是基本PP间期的倍数,可据此进行鉴别诊断。有些病例可见文氏现象。与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文氏现象相似,但表现为PP间期而不是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长间歇。窦房阻滞后可出现结性逸搏,很多病例中逸博前的间歇相当长,提示低位起搏点亦同时有机能障碍。

假性持久性窦性停搏

当窦性频率低于同次记录中的心房自主心律或伴有室房传导的交界性心律或心室自主心律时,窦性Р波消失,上述心律取代窦性心律,其中以交界区心律尤为多见,逆行Р波与QRS波群重叠,两者的鉴别要点是同次或其他心电图记录中曾见到窦性心动过缓PP间期≤逸搏间期时,呈现单纯性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缓与逸搏心律交替出现者,则有利于窦性心动过缓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诊断,而排除持久性窦性停搏。

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窦性停搏无提早的异位Р波,而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位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顶峰或顶峰前(T波变形),其受生理性绝对不应期的影响而发生完全干扰,其后代偿间期不是窦律间期整倍数,从而除外二度窦房阻滞,但酷似短暂性窦性停搏,经仔细寻找T波中的异位P'波,是鉴别的关键。

治疗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氨茶碱等药物可提高心率,但不能有效预防晕厥。对有明显症状甚至昏厥、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应考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对持久性或永久性窦性停搏者,应及早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治疗周期
该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对症治疗

停搏时间较短时可无症状,治疗窦性停搏的原发病,纠正可逆因素,同时应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药物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

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对抗高钾血症对窦房结的抑制作用。

阿托品

对于频发、持续时间长的窦性停搏,有头昏或晕厥发作等明显症状者,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对症状严重者或有反复昏厥、阿-斯综合征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如无条件可先行体外静脉临时心脏起搏紧急处理,再送至有条件医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对持久性或永久性窦性停搏者应及早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预后

窦性停搏是不断进展但可治疗的疾病。由于外源性因素,如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和药物影响引起者,一般预后良好。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者,易引起频繁晕厥发作,可危及生命。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治愈,改善预后。

能否治愈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能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根据医嘱及个人情况复诊心电图检查。

饮食

饮食适宜、劳逸适度,忌过饱过饥,保持心态平和。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优质蛋白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调理
  • 宜低盐、低脂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要小于3g,清淡饮食为主,少吃油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 宜优质蛋白饮食,如鸡蛋,肉类,鱼类。高纤维素饮食,补充维生素,多吃猕猴桃、柚子、苹果、香蕉等水果,有利于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能预防窦性停搏的发生。

护理

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应注意避免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等可引起窦性停搏的活动。

日常护理
  • 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锻炼。

  • 咽部受刺激、气管插管、按压颈动脉窦或眼球也可引起窦性停搏,应注意避免。

病情监测

窦性停搏患者要经常性用仪器检测心率,注意相关指标与自觉症状的变化。

特殊注意事项

窦房结功能不全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用药后可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心脏阻滞甚至心脏停搏。

预防

源于本身的器质性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首先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预防窦性停搏的发生,减少病人的患病风险。定期体检,完善心电图等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

早期筛查

定期体检,完善心电图等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 源于本身的器质性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首先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

  • 冠心病患者,要积极改善供血,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营养心肌、抗炎、抗病毒治疗。

  • 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积极的纠正心衰,才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 病窦综合症患者,如果心率持续的减慢,甚至反复出现头晕、晕厥、意识丧失,需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才能够预防窦性停搏的发生,减少患病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花莲,刘红艳,魏欣.新生儿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引发交界性节律的心电特征[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

[2]白泽通,郑克彬,郝良超.三叉神经痛诱发窦性停搏1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24(04):178-179.

[3]周三凤,石少波,梁锦军.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停搏的临床意义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06):56-5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