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左心室室壁瘤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 张志辉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心肌梗死部位如经治疗度过了急性期,则心肌组织逐渐被瘢痕组织所替代,组织变薄,左心室进行重构形成室壁瘤,表现为收缩功能减弱或消失,在收缩期运动消失或向外突出(反常矛盾运动)。室壁瘤一旦形成后患者可伴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形成,严重者出现室壁瘤破裂。其发病率约占15%~20%,创伤和心脏手术也可引起本病。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气短及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常为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胸外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脏破裂、脑卒中、肺栓塞、栓塞性浅静脉炎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

好发人群
心梗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老年人
鉴别诊断
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
常用检查
胸部X线、心脏超声、心电图
疾病分类

根据发病的急慢性可将本病分为两类

急性室壁瘤

多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形成。常在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内形成,易发生心脏破裂。

慢性室壁瘤

指在心肌梗死愈合过程中,梗死区逐渐被结缔组织替代,形成纤维瘢痕组织。

根据病理改变不同,可分为两类

真性室壁瘤

临床多见,系由于梗塞区心肌变薄,心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罕见自发性晚期破裂,预后较好。

假性室壁瘤

临床少见,是由于心肌梗塞后穿孔,局部心包和血栓等物质包裹血液形成一与左心室腔相通的囊腔,自然病程凶险,易发生自发性晚期破裂而导致死亡。然而,假性室壁瘤及时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较好,因此两者的鉴别很重要。

病因

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创伤及先天性原因。本病不具有传染性。心梗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及老年人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主要病因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左心室室壁瘤最常见的病因,心肌梗死后,梗死心肌出现坏死、变薄,收缩能力丧失,在愈合过程中被纤维瘢痕组织替代,形成室壁瘤。

创伤

创伤导致冠脉分支受损,影响左心室血供,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可形成室壁瘤。

先天性原因

少部分患者在排除引起室壁瘤的常见后天因素后,可诊断为先天性室壁瘤。

流行病学

左心室室壁瘤较为少见,发病率约为10%~35%。老年人多见,心梗患者、肥胖者及生活方式不良者为好发人群。左室前侧比及心尖部位室壁瘤较为常见。

好发人群

心梗患者

心肌梗死是左心室室壁瘤的常见病因,心梗患者较易发生左心室室壁瘤。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

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较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导致本病。

老年人

老年人与正常人相比,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发生本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

症状

左心室室壁瘤的典型表现包括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此外可有心脏功能不全及栓塞表现。本病可并发心脏破裂、脑卒中、肺栓塞、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典型症状

心绞痛

心绞痛是左心室室壁瘤最常见的症状,常为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体中上段的压榨性疼痛,也可波及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偶伴濒死感。

胸闷

胸闷也是左心室室壁瘤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有胸闷、气短、活动受限等表现。

心律失常

约1/3的患者可有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其他症状

心功能不全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慌、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等心功能不全表现。

栓塞

室壁瘤局部血流改变,形成涡流,易形成血栓,血栓随血液走行,可栓塞至脑部发生脑卒中,亦可栓塞至周围血管,产生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肢体脉搏减弱或消失等局部血管栓塞表现。

并发症

心脏破裂

左心室室壁瘤局部病变心肌变薄,顺应性下降,易破裂。患者可有面色苍白、呼吸浅弱、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表现,可快速进入休克,因失血过多或心脏压塞死亡。

脑卒中

血栓形成,栓塞至脑血管,可引起脑卒中,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偏瘫、呛咳等症状。

肺栓塞

血栓形成,栓塞之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可有咯血、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晕厥、紫绀、右心衰竭、休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及抽搐等表现。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形成后,可并发有感染性静脉炎及曲张性静脉周围炎,表现为静脉区呈红肿索条状,明显疼痛和压痛,局部皮温升高,低热,血沉加快,皮肉肿胀,红热,触痛等症状。

就医

患者出现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等情况,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交代病情,并进行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超声、选择性左心室造影、选择性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需与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可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心悸、胸闷、头晕)

  • 胸痛有多严重?多长时间发作一次?一次持续多长时间?

  • 近期是否有症状加重?

  • 是否有心悸梗死病史或冠心病家族史?

  • 是否经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胸部X线

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左缘局限性膨出,室壁瘤处可有钙化,左房左室扩大,肺野可有淤血。

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可有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ST段抬高,T波导致,此外可有束支传导阻滞表现。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见心脏左缘心尖部膨出,搏动减弱,甚至呈反向搏动。

选择性左心室造影

可明确室壁瘤的部位、体积,以及室壁瘤内是否有血栓形成,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选择性冠脉造影

可明确病变冠脉的部位及严重程度,为手术治疗体统依据。

诊断标准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患者有心绞痛、胸闷、心律失常等典型症状,心脏触诊时触及双重搏动,结合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及左心室造影见左心室局部膨出,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较大、分流量较多者,可有发育障碍,活动后心悸、气急,反复出现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左心衰竭等症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可有心绞痛,并发栓塞,而发育障碍少见,二者通过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可有劳动性呼吸困难、疲乏、端坐呼吸、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而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常表现为心绞痛,可有栓塞表现,二者胸部X线、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

左心室室壁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可进行直接切除缝合术、成形术或心脏移植,本病患者术后一般经2~3个月可治愈。

治疗周期
本病患者一般经手术治疗后,2~3个月可治愈。
药物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直接切除缝合术

室壁瘤切除后直接缝合,适用于出现左心功能不全、附壁血栓、内科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患者。本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成形术

室壁瘤切除后应用补片进行修补,或进行室壁瘤的折叠手术,适用于巨大室壁瘤患者,可延缓甚至避免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

若室壁瘤巨大,冠脉病变广泛,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但心脏移植危险性较大,手术死亡率较高,应慎重考虑。

预后

本病患者若病情不重,治疗及时,护理妥当,预后较好,一般可治愈,部分患者可有心律失常、心包炎、瘢痕等后遗症。患者宜定期门诊随访,监测室壁瘤大小及心室壁厚度。

能否治愈

本病患者若病情不重,治疗及时,术后护理妥当,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一般可治愈。

能活多久

手术治愈后可长期生存,7年生存率为60%~80%。

后遗症

本病患者术后可有心律失常、心包炎等后遗症,手术部位可遗留瘢痕。

复诊

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进行胸部X线或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左心室室壁瘤大小及心室壁厚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饮食

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避免咸菜、酱菜等高盐食物。

饮食调理
  •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新鲜的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

  • 避免油腻食物:食用肥肉、油炸食品等胆固醇或脂肪含量较高的油腻食物,可导致血脂增高,加重冠心病病情,因此应避免食用。

  • 避免高盐食物:咸菜、酱菜等食物,盐分含量较高,可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衰症状,因此应避免食用。

护理

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感染,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戒烟限酒。患者术后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患者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应注意心脏破裂的并发症,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日常护理

避免感染

患者应注意避免淋雨着凉,应随温度变化增加衣物,避免引起感染。

体育锻炼

本病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为宜,避免激烈的对抗性运动。

戒烟限酒

烟酒的代谢产物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本病患者应戒烟限酒。

病情监测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如面色、血压、脉搏、腹胀、腹痛、有无便血等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心脏破裂为本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心态稳定,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饱食、用力排便等情况,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破裂。

预防

左心室室壁瘤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预防方法,积极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可有所帮助,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筛查

有冠心病家族史及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至少3个月一次,可早期发现并诊断本病。

预防措施
  •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导致心肌梗死时本病的主要病因,积极治疗冠心病有助于预防左心室室壁瘤。

  • 高血压可加重本病进展速度,因此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有助于预防本病进展。

  • 老年人及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谭洪文,刘晓桥,张萍,等.经皮介入治疗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6):515-517.

[2]蒋英硕,陈鑫,徐明,等.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外科治疗254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5):369-374.

[3]张辉锋,宋溢娟,曲红培,等.超声与MRI在诊断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69-71,78.

[4]朱筱,郑健康,苟峻琦,等.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壁瘤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39(4):655-658.

[5]李丽圆,吴林静,蔡丽芬,等.21例微创左心室室壁瘤折叠术后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42-24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