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微小病变型肾病

本词条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赵进喜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微小病变型肾病指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下肾小球结构大致正常,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下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大多数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常在呼吸道感染后发作,本病很少发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就诊科室
肾内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
疾病别称
类脂性肾病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电解质紊乱、感染、血栓形成、高脂血症、肾功能损伤
治疗周期
视症状缓解情况而定
临床症状

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尿、血压变化

好发人群
10岁以下儿童
常用药物
螺内酯、环磷酰胺、环孢素、呋塞米
常用检查
尿液检查、血常规、肾穿刺活检
病因

原发性微小病变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异常的T淋巴细胞群所产生的循环肾小球毒性淋巴因子可引起,继发性微小病变肾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肿瘤及过敏等,家族性微小病变肾病尚未明确致病基因。

主要病因

感染

有临床研究表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异常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T细胞功能紊乱以及细胞因子与肾小球基底膜发生改变等因素诱发的。

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利福平、氨苄西林、头孢克肟等)、干扰素、金、锂制剂、甲巯咪唑、依那普利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出现肾脏损伤,导致肾脏炎症,容易诱发微小病变型肾病。

过敏

部分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暴露在花粉、霉菌、蜂蜇等过敏原,甚至接种后出现疾病复发,提示过敏机制在微小病变的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并可能成为蛋白尿的触发因素。

肿瘤

微小病变型肾病在肿瘤相关肾小球疾病中,有40%的肾小球疾病患者活检病理是此类型,其中在胸腺瘤引起的肾损伤中,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肿瘤相关性微小病变型肾病常出现在恶性肿瘤被确诊时或之前,如在确诊霍奇金淋巴瘤时,可有55.50%的患者同时确诊为微小病变型肾病。

流行病学
  • 微小病变型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占10岁以内儿童肾病综合征的70%~90%,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0%~30%。

  • 微小病变型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到老年又略有上升。

  •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总发病率约为15/10万,男女均可发病,儿童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成人男女性别发病概率相似。

  • 大部分儿童期发病患者,到青春期后病情完全缓解,部分儿童病例可持续发展,到成年逐渐演变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尤其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具有以下特点:

  • 起病较快,常在感染或过敏后发生;

  • 呈单纯性的肾病综合征,不伴血尿、高血压或肾功能受累;

  • 常有腹痛、深静脉栓塞等表现;

  •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易并发感染,如肺炎、自发性腹膜炎等;

  • 血清补体水平正常;

  • 不需要立即行肾活检。

症状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常突然起病,水肿较明显,血尿不突出,仅20%患者存在轻微镜下血尿,血压多正常,约有30%的患者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血肌酐的升高。

典型症状

水肿

发病多急骤,常以水肿为最初表现,50%的患者有前期感染,部分患者有过敏病史。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1/3成人病例伴有镜下血尿,血容量过低时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水肿常为第一临床表现,早期见于颜面和脚,继续发展出现全身水肿,严重时可出现浆膜腔积液(阴囊水肿、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患者出现大量腹水、胸水时,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心力衰竭等表现。

大量蛋白尿

高选择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尿蛋白每天可多达10g以上,尿圆盘电泳检查呈选择性中分子蛋白条带。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常明显下降,个别患者可低于10g/L,低蛋白血症与尿蛋白丢失量密切相关,两者此消彼长。血清蛋白电泳可见白蛋白及γ球蛋白下降,α1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而α2及β球蛋白增高。免疫球蛋白IgG、IgA下降,IgM、IgE增加。由于血浆蛋白不同成分量的变化加上血脂的改变,患者血沉明显加速(大于70mm/h)。另外,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血钙降低。血白蛋白每降低10g/L,血钙则降低8mg/L,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且不伴低磷。

高脂血症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可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血清可呈乳糜色,伴随高脂血症的患者往往有脂质尿,可出现假性低血钠症。

血压变化

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患者,循环血容量降低,患者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增快、脉搏细弱等表现。若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显著增加,也可出现高血压。

血尿

部分患者(20%~30%)可出现镜下血尿,多为一过性,罕见肉眼血尿。

全身症状

患者常表现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纳差、无力、腹部不适,时有腹泻、皮肤干燥、毛发枯黄。如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长久的患儿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不适宜的利尿和禁盐可出现低钠或低钾血症。

感染

由于免疫球蛋白的丢失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抵抗力显著下降,以并发各种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皮肤多见,严重的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

血栓形成

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的患者,形成静脉血栓,深部静脉血栓轻者往往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相应肢体迅速肿胀、相应器官功能衰竭。若静脉血栓脱落,可顺血流到肺,引起肺栓塞,肺栓塞轻者无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高脂血症

由于肝脏代偿性合成脂蛋白增多,几乎所有该病患者都有高脂血症,严重的高脂血症除了对血管内皮有损伤外,也会影响微小病变型肾病的治疗效果。

肾功能损伤

高度水肿和严重血容量不足者,由于肾内尿素循环的增加及机体蛋白分解代谢的增加,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蛋白尿管型阻塞肾小管等原因,可出现肾前性氮质血症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压小等症状。

肾小管损害

大量尿蛋白致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尤以近曲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低钾血症、肾性糖尿、氨基酸尿、肾小管酸中毒等症状。

就医

普通人群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尿蛋白,并出现乏力、腰痛、水肿、泡沫尿等症状,高度怀疑肾系疾病时应及时就诊于肾病科,进行尿常规检查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普通人群要定期检查体检查尿液及肾功能,避免出现肾脏损害。

  • 普通人群若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尿蛋白,并出现乏力、腰痛、水肿、泡沫尿等症状,高度怀疑肾系疾病时应及时就医。

  • 治疗效果不佳,无法明确诊断者,应及时行肾穿刺活检术明确病理类型。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肾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应至相应科室就诊,如出现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可至周围血管科就诊,出现高血压可至心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小便有无泡沫?颜色及尿量有无变化?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痛、乏力等)

  • 最近有无感冒、感染的病史?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 是否有相关治疗经历,有没有服用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尿常规检查

尿液的留取最好是清晨第一次的中段尿,并应在1小时内化验,妇女月经期一般不验尿,验尿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尿中有无蛋白、红细胞、管型、尿液比重及酸碱度等数值。

尿蛋白定量

能较准确地反映体内尿蛋白的排出量,方法是留取24小时的尿液(记录总量),取一部分送检,如果每100毫升尿液中蛋白超过0.5克,在尿常规检查中的蛋白定性往往为(++++)。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IgD、IgE等各数值的升高或降低,对鉴别各种肾病和估计预后均有较大的意义。

血清补体

总补体C3、C4、C19等数值的变化,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肾炎,定期检查能估计肾炎预后的好坏。

肾穿刺活检术

对频繁复发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性病例,应争取做肾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大量蛋白尿(≥3.5g/24h)、低白蛋白血症(≤30g/L),则可诊断肾病综合征。再根据肾活检病理检查,光镜下无特殊改变,免疫荧光检查阴性,电镜下有显著足突病变,即可以确诊微小病变型肾病。

鉴别诊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并非所有小球都会出现病变,医生可以通过增加取材小球数,连续或全部切片,仔细阅读病理片等方法,降低漏诊率,避免误诊为微小病变型肾病。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早期光镜下往往没有明显病理改变,其鉴别主要依赖免疫荧光下有IgG和C3颗粒样沉积,以及电镜上皮细胞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继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

肾脏病理可进一步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除电镜下特征性肾小球足细胞足突融合外,继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还可出现其他表现,如药物引起的微小病变型肾病往往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狼疮性肾炎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免疫病理呈现“满堂亮”。

治疗

微小病变型肾病治疗目的是尽快诱导缓解,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即用产生最小不良反应的剂量药物,尽可能使患者的缓解状态维持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90%以上的病人有效,一般在疗程的7~28天内蛋白尿逐渐缓解并消失,临床症状减轻。发作期患者应住院治疗,出院后应进行多次随访。对激素的潜在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痤疮、生长缓慢、毛发生长、高血压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等,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治疗周期
微小病变型肾病是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与症状缓解情况密切相关,且容易复发,治疗周期无法明确。
一般治疗
  • 凡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且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 给予0.8~1.0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应保证充足热量,水肿时应低盐(<3g/d)饮食,少进食富含动物油脂的饮食,而多吃富含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

药物治疗

利尿药

适用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螺内酯(安体舒通)、呋塞米(速尿)等,但利尿剂的使用不宜过猛,每天体重下降速度不要超过0.5kg,否则可能诱发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白蛋白

使用指征有3条,包括高度水肿,利尿效果不好;高度水肿,利尿效果好,但利尿后出现头晕、眼花、心动过速等重要器官缺血的表现;短期内出现血肌酐上升,怀疑肾缺血所致者。

糖皮质激素

绝大多数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为了减少复发,基本原则是首量足、减量慢、疗程长。

其他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烷化剂,可诱导复发性肾病获得较长时间或完全缓解,但有明显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脱发、肠胃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性腺损害、抵抗力降低、诱发肿瘤等。环孢素A、他克莫司为钙调蛋白酶抑制剂,最早用于肾移植抗排异,也适用于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选用。

抗凝治疗

西药包括双嘧达莫(潘生丁)、华法林、氢氯吡格雷、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辨证论治,应用健脾补肾、活血利湿等治法,包括雷公藤多苷等,治疗微小病变肾病有效。在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药,可以减毒增效,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明显减少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巩固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本病主要以对症和药物治疗为主,无手术治疗。

预后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良的因素有出现合并症,如严重感染、静脉血栓、急性肾衰竭等,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时用量增加,明显增加药物相关副作用的风险。

能否治愈

微小病变型肾病病情轻者,大部分通过治疗可达到临床治愈,尚不能达到彻底治愈。

能活多久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肾功能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要定时复查,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出院后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诊。第一次的复查时间一般在出院后2周左右,以后根据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遵医嘱确定复查时间,复查时需要携带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标本,并携带好出院小结等病历资料。

饮食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饮食要规律、合理,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合理控制总热量,选择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以及各种新鲜蔬菜、瓜果。

饮食调理
  • 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 限盐,食盐以每日2~3g为宜。

  • 低优质蛋白质摄入,一般主张病变早期及肾功能正常时,蛋白摄入应在0.8g/(kg-d)左右为宜。

  • 低脂饮食,即胆固醇摄入不超过200mg/d,脂质供热应<总热量的30%。

  • 适当补充矿物质(钙)和微量元素(铜、锌等)。

护理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的护理应着重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明确的认知,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说明良好的心态对缓解疾病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性。

日常护理
  • 给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 患者水肿严重并发低蛋白血症时,应卧床休息,水肿消退且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 运动指导,依据病情制定并执行步行、慢跑、气功等个性化锻炼。

特殊注意事项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在住院期间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就能收到很好的治疗反应,此时患者可遵医嘱出院,出院后应该按照医嘱继续服用药物,不要随意增减药物。

预防

对于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继发性患者应注意避免药物及过敏等因素的影响。

早期筛查

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阶段,疾病知晓率低。若早发现、早治疗,疾病可得到控制,所以需要定期筛查,无论有无危险因素每年进行一次尿液及血生化的检查,高风险人群应增强对肾脏疾病的认知水平。

预防措施

避免感染

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暧、预防感冒,若有喉痛、鼻塞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加强营养

蛋白质为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但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蛋白质的量,供给充足的热量,水肿时要低盐饮食,盐的摄人量不超过3g/d,勿食腌制食品,并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保持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感染;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尽量进出公共场合,预防发生感冒。

参考文献

[1]张英泽.临床常见疾病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袁发焕.实用肾脏病临床诊疗学[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6.

[3]陈思,杨垒.尿CD80在微小病变型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09):108-111.

[4]黄雷招,刘华锋,曾蕾.肿瘤相关性肾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04):549-55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