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杨冰审核认证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是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贫血的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主要是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
面色苍白、疲乏、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下降、气短、胸闷、心悸、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目前认为,慢性肾脏病使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导致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此外,铁缺乏及铁代谢紊乱、尿毒症毒素、炎症和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进一步加重肾性贫血。
人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绝大部分来自于肾小管旁的间质细胞,随着肾功能的损害,肾实质萎缩,肾脏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另外,慢性肾脏病可导致钠水潴留,从而稀释血液,使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许多尿毒症毒素可抑制骨髓细胞及红细胞发育,在肾性贫血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铁代谢紊乱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炎症及铁负荷超载,刺激血清铁调素表达上调,抑制肠道对铁的吸收,致铁代谢紊乱。
炎症和感染可以抑制红细胞生成、缩短红细胞寿命等,从而加重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引发代谢产物、毒素在体内累积,引起胃肠黏膜水肿和肠蠕动减慢,导致营养物质、铁等吸收障碍。
感染可以使体内炎症加重,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红细胞生成减少,另外可以缩短红细胞寿命,从而诱发贫血。
一方面可能导致身体失血严重,另一方面可以使体内发生应激,影响胃肠道黏膜的吸收。
影响营养物质、铁、叶酸等造血物质的吸收,从而诱发贫血。
肾性贫血占慢性病性贫血的23%~50%。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率为51.5%,女性占48.7%。腹膜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3.5%。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发生率为61.2%。
慢性肾脏病者
间质性肾炎患者
尿毒症患者
肾性贫血有贫血的一般表现,比如疲乏、头昏、面色苍白、注意力难集中、心悸等。另外,还有可能出现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比如食欲下降、恶心等,还可能并发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是肾性贫血最常见的表现,主要是因为贫血时皮肤黏膜供血不足。
贫血时血红蛋白降低,供氧不足,可导致疲乏和头昏。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下降。贫血会直接导致组织缺氧,造成脑细胞受损,影响到患者注意力、记忆力和智力。
贫血严重影响到心脏供血,心脏供氧不足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慢性肾脏病可以使钠水潴留,造成胃黏膜水肿,从而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
可有毛发干枯、性欲下降、肌无力等其他症状。
若是肾功能损伤严重,可伴有凝血功能下降,血小板功能受损,导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者血便。
主要由于贫血导致的供氧不足,可表现为心悸、心绞痛、劳力性呼吸困难等,而贫血纠正后症状和体征可缓解或消失。若肾性贫血长期不能纠正,可出现心腔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于急诊科或肾内科,做实验室等检查,需要与慢性缺铁性贫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出现面色苍白、头昏、疲乏及时就医。
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等表现及时就医。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及时就医。
出现血便、黑便及时就医。
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时就医。
如果有慢性肾脏病病史,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气短、心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去肾内科就诊。
如果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端坐不能等表现可以去急诊科就诊。
有哪些症状?(比如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心悸、呼吸困难、记忆力下降等)
有没有慢性肾脏病史?
症状持续多久了?是在肾脏病之前发生还是之后发生?
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病史吗?
有过贫血病史吗?
做过相关检查吗?检查结果是什么?
进行过相关治疗吗?治疗效果如何?
有做过腹膜透析或者血液透析?
有没有对药物过敏?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皮下脂肪充实程度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皮肤黏膜的苍白程度初步判断贫血程度。另外可以通过听诊听心脏是否有杂音。
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可以判断有无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及贫血的类型。
可以判断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无降低,从而有助于明确贫血的病因。
检查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等,判断机体铁储备是否足够、铁利用是否良好。
有助于判断患者有肾脏疾病,从而明确贫血的原因,结合血常规可以确诊肾性贫血。
在中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非妊娠妇女<110g/L,妊娠妇女<100g/L即可诊断为贫血,若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并除外了引起贫血的其他原因,考虑为肾性贫血。
患者一般有慢性失血史,无慢性肾脏病病史。临床表现除了面色苍白、乏力、疲倦等症状,还有口腔炎、舌炎、钥匙甲、皮肤干燥等组织缺铁表现。并且铁代谢检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有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铁代谢检查显示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均降低。
进食新鲜蔬菜、肉类较少的人群多见,起病缓慢常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重者全血细胞减少,反复感染和出血。另外患者可有舌乳头萎缩、舌痛、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等症状。血象显示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像显示红系增生显著,胞体大,细胞浆比细胞核成熟,血清维生素B12、叶酸含量测定降低。
肾性贫血治疗原则是以药物治疗主。该病是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在治疗贫血的基础上要治疗肾脏疾病,延缓肾脏衰竭。药物主要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有静脉及皮下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因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少,可延长药物有效浓度时间,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及费用,无特殊殊情况,一般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血液透析者也可以采取静脉给药。该药常见的副作用有高血压、栓塞、高钾血症等,使用时应密切关注。
铁储备不足和铁利用障碍是血红蛋白生成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铁缺乏。当转铁蛋白饱和度≤20%,血清铁蛋白≤100ug/L时,应开始补铁。非透析肾性贫血患者可以尝试口服铁剂治疗,若无效或不耐受可以改为静脉铁剂治疗。对于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推荐使用静脉铁剂治疗。初次使用静脉铁剂治疗时,必须先做过敏实验,无过敏反应患者才可使用。静脉铁剂输注应缓慢,首次输注后要严密观察患者。有全身活动性感染及严重肝病时,应禁用静脉铁剂治疗。
是口服的纠正肾性贫血的药物,可以激活机体的HIF途径,促进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促进铁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具有良好的升高血色素的效果,且不受患者机体炎症状态的影响,可减少铁剂的用量。
如患者病情严重,必要时可以进行肾移植手术。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肾功能恢复正常,肾性贫血自然得到纠正。肝硬化、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做肾移植。
患者因为长期肾脏疾病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常常有消极心理,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应进行心理辅导,详细讲解肾性贫血的相关常识,使患者对未来充满信心,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使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改善肾功能。可以减轻尿毒症毒素及炎症因子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性,维持红细胞正常寿命,多方面改善贫血。
对于肾性贫血治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输注红细胞,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输血适应症有已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及体征的严重贫血者,如急性失血致血压不稳定者;手术失血需要补充血容量者;伴慢性失血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不敏感者。注意事项:血红蛋白≥100g/L时,不推荐输血,血红蛋白<60g/L,并伴有缺氧症状时可考虑输血。输血不良反应有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高钾血症等,输血时密切关注。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积极治疗后肾性贫血预后较好,复发率较低。如果患者肾功能进行性衰竭,则严重影响肾性贫血的预后,甚至加重贫血。
肾性贫血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愈。
肾性贫血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寿命一般不能确定。本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贫血可能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同时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患者每1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复查项目包括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
合理的饮食调理对肾性贫血有重要作用。适量补充高蛋白、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宜使用优质蛋白,比如鱼、瘦肉、牛奶、蛋等,减少食用植物蛋白,其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
食用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鱼、猪肝、菠菜、鸡蛋等。
低糖、低脂、低盐饮食,摄入糖过量容易引起或者加重糖尿病,并且对肾脏造成损伤。日常生活以植物油为主,宜食用鸡肉、鱼肉等,忌油腻,不要吃油炸食品。摄入盐量过多容易导致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并且可以使钠水潴留。
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如火龙果、香菇、菠菜等,但注意监测血钾。
肾性贫血患者要适当运动,避免感染,避免劳累,不要熬夜。注意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医嘱服用药物。
平时要注意保暖,出门可以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
戒烟、戒酒,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应戒烟。不要酗酒,过度饮酒对肾脏有刺激,造成肾脏损伤。
按照医生医嘱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切勿擅自停药。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体能状态的运动,增强身体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并发症,所以主要是及时积极治疗各种肾脏病,补充营养,适当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感染。
有慢性肾脏疾病者,应定期体检,检查血常规、铁代谢、肾功能等,及时了解是否有贫血和肾功能受损,一旦发现,及时积极治疗。
及时积极治疗慢性肾脏病,补充营养,避免肾性贫血的发生。
平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注意保暖,外出可以佩戴口罩,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免感染。
适当的运动结合饮食调理,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延缓肾脏功能衰竭,从而有效避免肾性贫血。
透析患者可以改变透析方式,不同透析方式的联合使用,增加尿毒症毒素的排出,减低炎症因子的浓度,从而减少肾性贫血的发生。
[1]章有康.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34-236.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18-523.
[3]王祎星,马红珍.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8,40(05):537-540.
[4]段睿,胡章学,邓勇.肾性贫血治疗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9,第25卷(16):188-191.
[5]肖宇,王洁.肾性贫血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02):198-202.
[6]陈威宇,毕书红,唐子勇.肾性贫血的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