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北京医院骨科 纪泉审核认证
骨结核是结核病的一种,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骨关节。对骨关节进行破坏,从而出现相应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结核。骨结核是结核菌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所发现的仅是显性的病灶,而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潜在的隐性病变。早期诊断和新发现病例,经治疗大多数患者不需手术,单用药物可以治愈。但是对于某些严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局部的功能,同时以化疗辅助才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
骨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至骨关节,发生于血供丰富、负重大的骨组织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滑膜,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结核。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骨或关节而引起的破坏性病变,结核菌多数由呼吸道(95%)中的初始原发病灶。经淋巴和(或)血行播散到全身各脏器组织包括骨与关节,呈潜在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低下少数患者则发病。
有结核病接触史。
免疫力差、抵抗力低下。
有关节外伤病史。
骨结核往往存在结核病接触史,或有结核病原发病灶。在结核病患者中大约占3%~5%,占肺外结核15%,是常见的多发病。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和易遭受慢性劳损的部位,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占骨结核7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在艾滋病和结核病双重感染地区高发。
结核菌经呼吸道初染机体,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初染时播散、潜伏在骨骼中的结核菌繁殖起来,从而发病。此外,结核性胸膜炎扩展至脊柱也是可能的发病途径。
以青壮年患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上升明显。
骨结核临床大多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约37%~80%有不同程度午后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等。少数患者无全身中毒症状,病变绝大多数限于单个关节,这是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多关节病的重要区别。
起病缓慢,患处疼痛,有低热、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者体温可达39℃左右及毒血症症状,一般多见于儿童及免疫力差的患者。
脊柱结核好发于腰椎、胸腰段,胸椎次之,颈椎再次之,单纯累及骶尾椎者少见。关节结核病变部位大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但对称性十分罕见,青少年患者起病前往往有关节外伤病史。
受累的关节功能障碍比局部疼痛出现更早,详细检查关节功能并与健侧比较能早期发现。
脊柱结核流注脓肿可以直至皮下,出现在腰三角、胸壁、腹股沟、大腿根部等,部分患者以此就诊。表浅关节可以查出有肿胀与积液,并有压痛,关节常处于半屈状态以缓解疼痛,疾病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呈梭形肿胀。
病变部位蓄积大量脓液、死骨和坏死组织,由于无红、热等急性炎症反应表现,故结核性脓肿称为“冷脓肿”或“寒性脓肿”。脓液可能向体表破溃流出,也可与空腔内脏器官沟通形成内瘘,如食管、肺部、肠道。
病变部位有疼痛,初起局部疼痛多不明显,活动后疼痛加剧,儿童患者常有“夜啼”。单纯骨结核髓腔内压力高,脓液积聚过多,疼痛加重,往往这时才引起患者的注意。脊柱结核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一般为轻微痛感,劳累后加剧。腰椎结核患者在站立与行走时,往往用双手托住腰部,头及躯干向后倾,使重心后移,以减轻身体对病变椎体的压力。
为减轻痛感,患者关节被迫处于特殊位置,如膝、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当病变时,活动进一步受限关节出现固定性畸形,脊柱结核多出现后凸畸形。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形成死骨或脓肿会压迫脊髓而产生截瘫症状,以颈椎及胸椎多见。
结核灶会导致骨与关节的病理性骨折与脱位。
关节腔纤维性黏连形成纤维性强直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挛缩于非功能位。最常见的畸形为屈曲挛缩与椎体破坏形成的脊柱后凸畸形(驼背),儿童骨骼破坏将造成双侧肢体的长度不等。
出现不明原因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既往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
病变活动期常有纳差、午后低热、疲乏、消瘦和盗汗等症状。
单个关节出现不适,如疼痛、功能障碍。
建议患者到结核专科门诊或骨科、感染科就诊。
有何症状?(低热、盗汗、消瘦、骨关节处有红肿热痛等)
是否有既往结核史、家族结核史、结核病人接触史?
骨关节疼痛具体是多处疼痛还是局部一处疼痛?
症状持续时间大概多久?
有无就诊史?
是否抽烟、酗酒?
血红蛋白正常或轻度贫血,多发病灶或长期合并继发感染者,可有较严重贫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有混合感染或存在巨大脓肿时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
在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病变趋向静止或治愈者,血沉将逐渐下降至正常,血沉是用来检测病变是否静止和有无复发的重要指标。对随诊有意义,但特异性较差。
一般5岁以下儿童未接种过卡介苗,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且有症状或体征者,认为有活动性结核病,应给予治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无症状或体征者,可给预防性化疗,常与TB-SPOT检测一起应用。
采用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需2-5周,现大多实验室开展液体快速培养仪。快速生长最早4天即可报告,阳性率较肺结核低,约为50%左右,要注意的是患者用药时间越短,培养阳性率越高,分子学检测经2-3小时即可得出结果。
为提高活检阳性率,推荐在滑膜上取肉芽组织或X线片显示有囊样病变的骨骼处取材。结核菌培养与病理学检查同时进行,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确诊率。
X线摄片对诊断骨与关节结核十分重要,仍是其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能提供较多信息,较简便且经济实用。但有些病例也需要CT、CTM、MRI或ECT的检查,以确诊和鉴别诊断。
骨关节结核常见于骨骺或干骺端,患处骨质以疏松、溶骨性破坏为主,骨质硬化和骨膜增生不明显。
横断面上分辨骨骼、关节软骨、关节囊、肌腱等,特别是骨骼细微结构的改变,优于MRI,可显示脊椎和肢体的病变与周围器官和组织的关系。为脊柱和四肢关节手术途径的选择提供依据,矢面重建可见椎体有终板破坏,显示受累的间盘相邻的上下椎体有溶骨性破坏和死骨。
可以在炎性浸润阶段就显示出异常信号,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MRI可显示脊柱结核患者的脊髓有无受压与变性等异常,尤其对并发截瘫患者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软组织显示明显优于CT及其他检查。
有结核中毒症状,既往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或伴有肺结核、胸膜炎、淋巴结核或泌尿结核等病史或症状者,有助于诊断。
病史时间较长,住院时存在或不存在典型的结核病中毒症状,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出现结核性脓肿及形成窦道,或者合并窦道感染。脊柱结核多呈放射性疼痛、僵直、畸形,或出现脊柱压迫征。局部压痛或叩击痛,拾物试验阳性有诊断意义。
目前骨结核诊断以病理学检查及检出结核分枝杆菌为金标准;其他如PPD、抗结核抗体、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查等,能确诊一部分早期患者。一部分患者借助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以获得早期诊断与治疗,剩下一部分患者待疾病进展到影像学检查出现典型表现时才能确诊。
本病的特征为多发性和对称性,经过短期观察不难区别。但儿童型类风湿关节炎也有发热、血沉加快表现,尤其是初发为单关节性时很难区别。
发病急骤,有高热,急性期全身症状很严重,有脓毒症表现,血液和关节液中可检出化脓性致病菌。
化脓性脊柱炎发病急,有高热及明显疼痛,进展很快,早期血培养可检出致病菌,X线表现进展快。
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日益加重,X线片可见骨破坏累及椎弓根,椎间隙高度正常,一般无椎旁软组织块影。
本病没有全身中毒症状,有骶髂关节炎症,男性青年多见,HLA-B27阳性,X线平片看不到骨破坏与死骨,胸椎受累后会出现胸廓扩张受限等临床表现。
骨结核是结核菌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所发现的仅是显性病灶,患者体内可能还有潜在的隐性病变,为此治疗上应是局部与系统兼顾。
抗结核药物用药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和联用。常用抗结核药有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吡嗪酰胺及对氨基水杨酸等。为了避免耐药菌株产生,通常联合应用3种或4种药物,一般应用药一年以上。
包含病灶清除术、关节融合术、关节切除术及截骨术、微创关节镜技术、关节置换等术式,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卧硬床休息,加强营养等。
关节局部采用石膏绷带和牵引或支具等制动方法,一般4~6周可缓解患处疼痛,那时关节周围纤维化形成,可防止关节畸形复发。
体表有较大的寒性脓肿或大量关节积液可穿刺抽液,减轻局部疼痛,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可重复进行。
经过规律、足量全程用药,多数骨关节结核病人可达到临床治愈,预后良好,早诊断,早治疗,骨关节可保留大部分或者全部功能。
多数骨结核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根据疾病发病部位与治疗的及时性,生存时间有所相同。绝大部分骨结核患者可以彻底治愈,且对正常的生命不会有太大影响,自然生存。但是骨结核很严重的患者,且未能及时进行规范的治疗,有可能1~2年就会死亡。
每月按时复诊,定期复查肝功、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骨结核患者的能量消耗是健康状态下的1.5倍,若能量不及时补充,可导致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补充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素,可有效纠正营养不良,满足骨结核病灶修复的需要,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
可摄入富含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足量的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豆类食品等,少量多餐。
忌饮酒、食用烟熏腌制食物、陈年或发酵的食物等。
骨结核患者因结核本身的消耗特质,加上疼痛、截瘫、肢体活动受限等急性生理、心理应激过程,容易造成体质差,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护理尤其重要。
饮食监督,多摄入高营养食物。
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活动量,适当进行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坚持功能锻炼,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当进食困难时应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
注意患者下肢活动情况,勤翻身,按摩身体受压部位,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锻炼患者肺功能。
接受抗结核治疗时应坚持早期联合用药,并足量、规律地全程用药。在此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评估结核菌是否控制以及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鼓励患者与家属、医务人员多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恐惧,树立战胜疾患的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谨遵医嘱全程、足量、规律口服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不能随意自主减少药量及服药次数。
骨结核大多是由肺结核继发,属于结核菌的隐匿性感染,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或淋巴液传播到全身很多系统。骨结核不是单纯的病变,而是全身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所以预防就更为重要。
定期做肺部检查,发现早期病例,及时治疗,防止播散,一般可一年进行一次肺部体检。
接种卡介苗,可以产生免疫力,对抗结核杆菌。
及时接种卡介苗,预防骨结核发生。
远离传染人群,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劳逸结合,确保充分睡眠,不要过于劳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洗手,定期消毒。
禁止熬夜,杜绝抽烟喝酒及被动吸烟,避免受凉感冒。
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病,日常要多进食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维持代谢所需能量。
[1]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313
[2]陈效友.结核病诊断新进展,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49-255
[3]唐神结,李亮.结核病治疗新进展第1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