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聂红平审核认证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传染性眼病。传染性强,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典型症状是病人出现眼结膜充血、水肿、有较多滤泡,角膜上皮细胞下可见到点状浸润。本病的致病病原体是腺病毒,以腺病毒Ⅷ型最常见,常可造成部分地区暴发流行。
眼结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畏光、流泪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可根据发病时累及的部位分为流行性角膜炎和流行性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是由腺病毒Ⅷ型感染机体角膜、结膜细胞所导致的机体免疫机制紊乱,进而引起其他相关症状如结膜充血、水肿、滤泡细胞增生,角膜上皮细胞下点状浸润。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好发人群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农民、长期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人群,诱发因素是长期用眼不注意卫生等。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病因是由腺病毒,尤其是腺病毒Ⅷ型感染人体角膜和结膜细胞,并在角膜和结膜细胞的细胞核内复制、增殖。病毒在细胞核内增殖一段时间后能够产生抑制宿主细胞生物合成的多种蛋白质,从而抑制人体角膜细胞和结膜细胞核内的多种关键的蛋白成分的合成。最终影响角膜细胞核结膜细胞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机制紊乱,进而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相关症状,如结膜充血、水肿、滤泡细胞增生、角膜上皮细胞下点状浸润等。
长期用眼不注意卫生,如经常徒手揉眼睛。
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艾滋病等消耗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长期受抑制,容易发生结膜感染。
生活作息紊乱、日夜颠倒、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中,高压的环境使得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加。
近视而初次佩戴隐形眼镜,频繁戴和取隐形眼镜、美瞳。
机体本身体质的原因存在倒睫、眼睑内翻的症状。
长期夜间在黑暗处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多是腺病毒感染所引起,腺病毒感染性眼病可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并且是最普遍的外眼感染。大多数发病人群年龄在20~40岁之间。该病没有性别差异性,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本病,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人是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腺病毒的主要宿主,该病传染性极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在普通人群的感染率只有0.03%~1.10%,但人群聚居区可高达10%~32%。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老年人的慢性疾病较多,使得免疫系统受累,造成免疫力低下,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相比更容易在不注意眼部卫生时发生角膜结膜炎。
农民在收割农作物时,被谷物的芒刺、枝叶、枯草等划伤眼睛。这种情况下细菌、病毒更容易沿着外伤伤口侵入角膜或结膜,非常容易造成角膜结膜炎症。
因倒睫、眼睑内翻时患者常感到眼睑刺痒,好用手指搔刮上下眼睑。多次用不清洁的手指刺激眼睑,会增加眼睑细菌、病毒感染的风险,导致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生。
与常人相比,这类人群多次戴、取异物在上下眼睑之间,多次碰触、摩擦,甚至搔刮、刺激眼睑,造成眼睑局部的皮肤发红、发肿,结膜受挤压,容易并发感染,导致角膜结膜炎。
这类人群普遍工作压力大,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由于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可向外界发射蓝光,而蓝光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数目下降。当导致光敏感细胞的数量减少时将会导致视力下降,诱发眼病,故容易出现角膜炎。
对于经常徒手揉眼的人群,尤其是儿童,更容易感染角膜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眼结膜充血、烧灼感、畏光、流泪、视力障碍;早期症状因发病的人群不同而不同,儿童多以全身症状为主,成人多以局部症状为主。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如果医治不及时可出现并发症,如继发性干眼、睑球粘连。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典型症状为眼结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且眼睑内有异物颗粒摩擦感,可有刺痛或者烧灼感、畏光、流泪。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可伴有轻微视力障碍。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当同时合并化脓性细菌感染,此时会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脓性分泌物在局部凝固,可出现视物模糊,视线受阻的症状。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当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伴有颌下、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按压疼痛。
在儿童常可伴随发热、咽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状;儿童出现发热时也常伴有畏寒、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还可继发细菌感染,当继发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出现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充斥在视线前方可影响视物。结膜周围可见大量滤泡形成,并且以上、下穹隆处最多。结膜发红充血、有明显的水肿,下眼睑结膜处还可有假膜形成,也可伴有水样分泌物。除此之外,患者也可有其他症状,如上睑结膜有斑点状出血。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炎、继发性干眼以及眼球粘连。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应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时,应当就及时就医。就诊科室为眼科,需要做的检查有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基于酶学的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等。
对于可疑的患者,当出现角膜结膜充血、水肿、滤泡细胞增生,眼部有颗粒磨砂感,或者出现耳后、颌下淋巴结肿大时,应当及时就医。
当已经确诊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时,在治疗用药期间如果出现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症状,如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眼部出现较多脓性分泌物,非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出现流泪、发红、刺痛感,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继发性干眼、睑球粘连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眼部不适都有哪些症状?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眼睛干涩、眼部有颗粒物的磨砂感、畏光、流泪等症状)
有无糖尿病病史?(以排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可从患者结膜囊内分离出病毒。
可验证是否存在炎症,检查恢复期和急性期中和抗体滴度。
在患病高峰(7天左右)取结膜上皮刮片或分泌物涂片,加荧光素标记抗体标记,进行检查。
可鉴定病毒原体,有利于疾病后期的治疗。
可明确角膜上皮损害的具体情况。
电镜下可进行病毒抗原颗粒的检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病毒分离,从患者结膜囊内分离出病毒,以患病8天阳性率最高(80%),6~10天次之(67%),11天后为阴性。可确诊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当采用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时,以恢复期中和抗体滴度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可确诊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于电镜下检查病毒抗原颗粒时,对病人的泪液或结膜刮片,制片后在电镜下观察,当直接发现病毒颗粒或病毒抗原时可确诊为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典型特征为急性泡性结膜炎和炎症晚期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浸润,而其他急性结膜炎没有这一症状特点,最终诊断还取决于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的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结膜炎患者不能从角膜刮取物中分离得到病毒,而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可从角膜刮取物中分离得到病毒,据此可相鉴别。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治疗,应用抗病毒的药物,抑制和杀死腺病毒,同时防止后续并发症如继发性干眼、睑球粘连的产生。为防止继发性干眼可使用人工眼泪,能够在眼角膜结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起到保护和润湿作用。
适用于病毒感染症状较重者,必要时配合口服治疗。
适用于结膜角膜炎症浸润后期较重者。
局部滴抗生素眼液对本病无治疗效果,主要是预防混合细菌感染,因此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较重的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溶液或眼膏。
充血较重时可采用0.1%肾上腺素用生理盐水稀释,适用于局部眼压较高者,使用后可使眼部充血减轻,症状好转。
上皮糜烂较广泛者,尽可能采用刺激症状较轻的眼药水和眼膏点眼,为了保护患者的角膜,减轻角膜结膜混浊和并发症,可采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还原型谷胱甘肽或1%硫酸软骨素钠滴眼;口服维生素B2、B6、吲哚美辛或保泰松等。
患者眼睛出现真膜或伪膜时,可表面麻醉后用镊子或棉签剥除。角膜上皮下浸润持续不吸收,形成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觉质量,可考虑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浅层切除术。
可暂时缓解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相关症状。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是病毒感染疾病,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能够治愈,预后良好。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能够治愈。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由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会出现角膜和结膜的炎症损伤,因此在疾病康复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角膜瘢痕的并发症。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一般遵医嘱用药即可康复,无需复诊。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饮食应当注意营养均衡,膳食多样化,荤素搭配,保证食物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如可进食富含动植物蛋白的蛋、奶、肉、豆腐类食物,也应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如进食蔬菜、水果、谷物,同时应当适量食入干果,如核桃、杏仁、瓜子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患者宜吃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瘦肉、动物的肝脏、兔肉、羊肉等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因这些食物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必须营养素,有利于角膜结膜细胞的再生,从而有助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恢复。
忌饮酒,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洋葱、韭菜、蓼蒿、芥末等),忌食用黄鱼、鳗鱼、鱼蟹、虾之类腥膻发物,因为这些食物含有促进炎症因子形成的物质,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应当在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心理护理等方面做好护理工作,告知患者该疾病传播途径、发病机制、预后及流性特征等,并讲解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家庭消毒及隔离,患者应具有专用的洗脸用具、禁止揉眼睛、保持手卫生。
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流行时患者应做好家庭隔离工作,避免患者与常人或患者之间传染。患者出院后自己进行眼部冲洗期间,应根据无菌操作要求严格进行,使用酒精彻底消毒个人用品。患者日常使用的物品他人不得使用,防止出现家庭扩散或者交叉感染等情况。
患者可自己进行结膜受损程度监测,可定时查看眼睑结膜的损伤情况及用药期间的恢复程度,如可于每日服药后,在做好手部清洁后掀开上眼皮,查看眼睑周围及眼球的充血、水肿是否减退。
患者也可随时通过闭眼转动眼珠,感觉有无眼部颗粒磨砂感,以此来评估病情的恢复程度。
患者出现该疾病后,会产生视力下降、眼部不适等,因此出现狂躁、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交流,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提升倾诉欲望,观察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治疗措施、治疗意义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避免用手直接揉眼睑。
疾病从确诊到完全康复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当做好隔离工作,防止患者与普通人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睑球粘连时,1~2周后当结膜炎症消退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副作用产生。
重症者使用0.1%氟米龙或0.05%~0.1%地塞米松,待浸润灶迅速减少或明显好转,再逐渐减少滴眼次数或降低滴眼溶液的浓度进行维持治疗,切勿立即停药,以防复发。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在预防时,应在采取预防措施、早期筛查方面做好相应工作。平时应当从做好个人卫生,尤其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徒手触摸眼睑,结膜,勤洗手,当眼睛不适或者眼睛内部进入异物时,最好使用消毒灭菌的洗涤剂清洁手部后再用手指或者医用棉签去除异物;同时也要做好早期筛查,当出现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早期症状时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应当对7~10岁的儿童进行筛查,筛查方法为眼结膜刮取物放在镜下寻找病毒颗粒,半年一次为宜。对于出现发热、咽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伴有或者不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且按压疼痛等早期症状的儿童,应当入院进行进一步腺病毒检测。
对于成年人,可在出现可疑症状时再给予筛查,如可疑患者当出现角膜边缘局限性充血,畏光、流泪,相应角膜周边部出现散在表层点状角膜炎时,应当入院给予腺病毒检测。
平时在生活和工作区喷洒消毒液,例如喷洒含碘消毒液对抑制和杀死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有显著作用。
使用具有消灭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体效果的洗手液或者洗手凝胶。
家庭生活中将生活用具浸泡在消毒液中,或用浸泡的纱布擦拭桌面及门窗等,可防止家庭内交叉感染。
疫苗在预防流行性角膜炎的感染上有一定价值,患者可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期接种该病的疫苗,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注意好眼部卫生,避免揉眼,去公共泳池游泳应注意佩戴好眼镜,避免和其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1]朱信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第7卷,第25期
[2]贺莉,喻京生.中西药联合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临床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7(3):114-120.
[3]罗慧娟.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79-80.
[4]孙维娜,谭嘉.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及预防[J].中国校医,2016,30(5):363,366.
[5]王伟平.用地塞米松滴眼液辅助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3):168-169.
[6]罗平,周光华,邓小湄,孙青青.流行性角结膜炎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第36卷,第2期.
[7]付棪.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免疫反应期的临床观察[J].健康研究,2016,第36卷,第1期.
[8]张智伟.糖皮质激素眼液在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