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急性胃黏膜病变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 王晓艳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以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常服用破坏胃黏膜屏障药物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临床多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时常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呕血、黑便、反酸及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发病时可出现反复多次呕血,严重则引发失血性休克。本病多采取对症治疗以及应激状态引起的原发病治疗,消化道止血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可采取胃镜下止血治疗,上述治疗措施无效时手术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较好,部分患者会出现疾病复发。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
疾病别称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失血性休克、胃穿孔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腹痛

好发人群
严重烧伤者、感染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有长期用药史者、长期吸烟者
常用药物
奥美拉唑、奥曲肽、前列腺素E2、硫糖铝
常用检查
血常规、呕吐物或粪便隐血检查、胃镜检查、胃肠道X线钡餐检查
疾病分类
  • 急性糜烂性胃炎,是指患者主要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

  • 急性出血性胃炎,是指患者主要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

  • 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主要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

病因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病因为应激性因素和非应激因素,本病好发于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休克患者,以及有长期用药史、长期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精神异常者。另外,精神状态等因素可以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应激性因素

如严重烧伤、严重创伤、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休克等。在应激情况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释放,胃酸分泌显著增多,胃黏液减少,黏液细胞DNA合成减少;此外,通过植物神经可使黏膜血管痉挛,加之血容量不足,胃黏膜血流量减少、缺氧、能量代谢受到影响,病变处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及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使局部的血管扩张、渗出、水肿,并进一步兴奋壁细胞H2受体大量分泌胃酸,导致胃黏膜糜烂,形成溃疡。

非应激性因素

药物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抗肿瘤及抗生素类药物。其中,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风险增加2~3倍。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和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类药物可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造成胃黏膜损伤,包括对局部黏膜表面直接的损害;全身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抗血小板凝集效应;可能与白细胞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有关。总之,引起胃黏膜损伤的机制较复杂,药物性损伤是胃黏膜损伤常见的因素。

饮食因素

  • 酒精,乙醇具有的亲脂性和脂溶性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胃黏膜出血,此时炎症细胞浸润多不明显,尤其是空腹及大量饮酒的情况下对胃黏膜损伤更为明显。

  • 吸烟、进食刺激性食物,也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的机制造成胃黏膜损伤而产生急性胃黏膜病变。

物理因素

放置鼻胃管、剧烈恶心或干呕、胃内异物、食管裂孔疝、胃镜下各种止血技术、息肉摘除等微创手术及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诱发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导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

流行病学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疾病之一,据有关报告显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病率达到25%~35%。尤其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不断上升。

好发人群

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患者;有长期用药史者;长期吸烟、酗酒者;有不良饮食习惯者;长期精神异常者好发此病。

症状
典型症状

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应激性溃疡三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均相似,主要症状有突然出现的呕血、黑便,可呈间歇性反复多次出现。还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头晕、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为出血过多引起机体贫血所致。

并发症

失血性休克

严重者出血量多,可呈间歇性且反复多次,常导致出血性休克。常表现为头晕、冷汗、少尿、面色苍白、心慌、呼吸急促、四肢湿冷,重者可引起意识不清、呼吸窘迫等。

胃穿孔

应激性溃疡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胃穿孔。表现为忽然出现的剧烈腹痛,腹痛范围可从上腹部蔓延至全腹。腹肌紧张,用手摸感觉像在“ 摸铁板”,用手按疼痛部位时疼痛可加重。部分发生穿孔并发症的患者仅表现为持续的腹痛。

就医

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症状时,要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胃镜检查、结合间歇性反复多次呕血、黑便等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 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休克患者以及有长期用药史、长期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精神异常者,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发现上腹部不适、腹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间歇性反复多次呕血、黑便等症状,高度怀疑急性胃黏膜病变时,应及时就医。

  • 已经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若出现突发剧烈腹痛、心慌、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突发剧烈腹痛、心慌、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等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腹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等)

  • 呕血是间歇的还是持续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 有无长期吸烟史?吸烟多久了?每天大概吸多少根?

  • 有无酗酒史?饮酒多久了?每天大概喝多少酒?

  • 平时的饮食习惯如何?一般按时吃饭吗?

  • 近期精神状态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明确患者的腹部体征,了解机体的整体健康情况。

血常规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多因出血过多,而出现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等。

呕吐物或粪便隐血检查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呕吐物或粪便隐血检查呈阳性。

胃镜

24~48小时内胃镜检查是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最好手段。通常可见胃黏膜局限性或广泛性点片状出血,呈簇状分布,多发性糜烂、浅处溃疡,病变好发于胃体底部,单纯累及胃窦者少见,轻症者常在48小时以后很快消失。因此,对于一般轻、中度的急性胃黏膜病变者,若超过48小时以后再行胃镜检查,结果容易呈阴性,而不能得到确诊。

胃肠道X线钡餐检查

在急性出血时可帮助定位出血的具体部位,但其不能发现胃黏膜糜烂性病变。

诊断标准
  • 典型急性胃黏膜病变症状,间歇性反复多次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腹痛、烧灼感、恶心、呕吐、反酸。

  • 结合病史以及24~48小时内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局限性或广泛性点片状出血,呈簇状分布,多发性糜烂、浅处溃疡,且病变好发于胃体底部,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出血

患者常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有季节规律,并与进餐有关,可出现在餐前或餐后。可有呕血、黑便或暗红色血便出现,且慢性腹痛在出血后常减轻,临床表现较典型,胃镜检查可见溃疡。而急性胃黏膜病变常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多次呕血、黑便,腹痛无规律性,胃镜显示胃体黏膜充血糜烂,二者通过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即可鉴别。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一般出血急、出血量大,多为鲜红色,常有诱因。如进食粗糙或质硬的食物,偶因腹压增高所致。患者常有慢性肝脏病史或门脉高压病史,查体可见蜘蛛痣、肝掌、脾大、腹壁静脉曲张、腹水、黄疸等体征。而急性胃黏膜病变表现为间歇性呕血、黑便,无肝脏病史,且查体仅有腹部压痛体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二者即可鉴别。

治疗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需去除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及应激状态引起的原发病治疗。消化道止血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可采取胃镜下止血治疗。如果内科或胃镜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出现出血或穿孔情况,则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有复发可能,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

寻找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因素并及时去除,如停服引起胃黏膜病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类药物、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等。还要戒烟酒,纠正饮食习惯等。

对症支持治疗

  • 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禁食、插胃管引流胃内容物;补充血容量,可使用5%葡萄糖盐水静脉输注,必要时输血。

  • 输血,年轻、既往体健患者,一般要在血红蛋白<70g/L才须输血;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输血指征可适度放宽。当血红蛋白<90g/L时应紧急输血,因为血红蛋白过低,容易导致或诱发心脑血管梗塞性疾病;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者,必要时输注相应的血制品,直至纠正相关异常情况至正常范围上限。

原发病治疗

急性胃黏膜病变常由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疾病引起,对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原发病进行处理。

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治疗控制胃酸起效快,作用强烈而长久,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胃酸分泌,减少患者痛苦。使用方法一般以口服为主,如果不宜口服,则可以选择静脉给药。

兰索拉唑

同奥美拉唑一样,可使胃液中pH值提高,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生长抑素类药物

奥曲酞

可以有效地控制胃酸分泌,减少内脏的血流量,能有效地止血。

胃黏膜保护剂

前列腺素E2

可以保护胃黏膜,其具有抗分泌、维持和增加黏膜血流、刺激胃黏液分泌等作用。前列腺素E2对黏膜防卫有明显作用,增强黏膜抵御侵袭,对上皮细胞生长和修复也有明显作用。

硫糖铝

具有轻度抗酸作用,能与受损伤的胃黏膜组织表面相结合,形成保护层,具有很好的护胃作用。

手术治疗

本病手术治疗较少见,手术治疗方式为胃部分切除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经过内科或胃镜治疗后,病情无好转,甚至出现出血或穿孔情况,则需要采取胃部分切除术治疗。

其他治疗

采用可喷洒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药物止血,也可以采用压迫、电凝、微波、激光等方法治疗。采用胃镜治疗,也存在局限性。如果病灶为多发,分布弥漫时,不建议采用胃镜治疗。

预后

急性胃黏膜病变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消除症状。大多数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且不会遗留后遗症,少部分患者会复发。但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仅少数危重患者有致死风险。本病治疗后需遵医嘱复诊,以监测治疗效果。

能否治愈

本病能治愈,预后良好,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疾病复发。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少数急性胃黏膜病变伴发胃肠道出血的危重患者有致死风险。

复诊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行药物等治疗2周后,复查血尿常规和胃镜,明确是否仍有消化道出血情况。

饮食

对于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特别是治疗期间,其饮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禁食、出血停止后可给予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恢复正常饮食后应科学合理饮食。饮食以低脂、富含维生素、温和易消化食物为主,保证机体营养,提高免疫力,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 治疗期间禁食,出血停止后可给予流质饮食,如水、蔬菜汁、果汁等。病情稳定后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米粥、汤类、面片等,但不宜过热。

  • 恢复正常饮食后,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建议柔软、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

  • 禁烟酒,避免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病情加重。

护理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在生活上需进行相应的护理,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恢复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还要进行适当锻炼,定期复诊,这样有利于症状的消除或疾病的恢复。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患者需要了解各类治疗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一般需进食前半小时用药,遵医嘱正确服用。可能会有一些恶心、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日常活动

患者日常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缓解紧张、压力大等精神状态。

病情监测

日常生活中需监测自身病情变化,如呕血、黑便、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是否缓解。复诊时行血尿常规和胃镜检查,监测自身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治愈后应注意饮食、精神状态等因素。健康规律饮食、保持良好情绪,避免本病的再次发生。本病反复多次发生可能转变成慢性胃炎,应引起重视。

预防

急性胃黏膜病变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严重烧伤、创伤、感染等患者应积极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用药史者,情况允许可停药,长期吸烟、酗酒者应戒烟酒,长期精神异常者应多运动、放松心情。另外,上述人群应行血尿常规及胃镜筛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发生。

早期筛查

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休克患者以及有长期用药史、长期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精神异常者,应行血尿常规及胃镜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 严重烧伤、创伤、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或手术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进行治疗,以防发生急性糜烂性胃炎。

  • 戒烟酒、规律饮食,避免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适当运动,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压力大等精神状态。

  • 有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类、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类、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等药物长期服用者,非必须情况下需停用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0):1072-1077.

[2]高虹,杨哲.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7):60-61.

[3]余莲英,李江涛,孙辉等.国内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特点荟萃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4):62-64.

[4]韦秀贤.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7):145-146.

[5]李荣军.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镜观察与临床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9):77-7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