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 夏泽锋审核认证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类型,指发生在胃内壁的溃疡。胃的内壁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胃黏膜,当胃黏膜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破损时,容易在该部位发生溃疡,即形成胃溃疡。胃溃疡的临床症状较多,包括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厌食、反酸、嗳气
胃溃疡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常用的分类方法大多依据胃溃疡的发生部位和胃酸分泌量来进行分类。最常见的胃溃疡类型发生在胃小弯角附近,另一种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在胃上1/3处或者贲门周围的胃溃疡,该类型容易发生胃穿孔或胃出血,需要格外重视。此外,还有一种难治性溃疡,即指患者接受12周的胃溃疡治疗后依然难以治愈。
在诱发胃溃疡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另外,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造成的胃溃疡是另一主要病因。胃酸和(或)胃蛋白酶引起的黏膜自身消化是导致溃疡形成的损伤因素,“无酸、无溃疡”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研究发现,胃溃疡还可能与其他危险因素相关,比如遗传易感性、胃排空障碍、吸烟、饮酒、饮用浓茶以及长期精神紧张等。
是绝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致病因素,Hp不仅会损伤胃黏膜,而且还会促进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胃溃疡。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导致胃溃疡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其它致病药物还包括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等。
部分胃溃疡患者有该病的家族史,提示可能的遗传易感性。
十二指肠-胃反流可导致胃黏膜损伤;胃排空延迟及食糜停留过久可持续刺激胃窦G细胞,使之不断分泌促胃液素。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吸烟、酗酒、压力过大、食用辛辣食物、饮用咖啡、浓茶等会直接引起胃溃疡,但这些因素会加重胃溃疡的症状,并且会加重治疗难度。
胃溃疡是常见病、多发病,估计约有10%左右的人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且好发于男性。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
胃溃疡的症状较多,包括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以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些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胃部灼烧痛,其疼痛特点如下:
胃溃疡的腹痛具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内。
腹痛可被抑酸或抗酸剂缓解。
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长短不一。
部分患者无上述典型的疼痛,仅表现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病率约为15%~25%。如果患者出现呕血或便血,应及时就医。
胃溃疡患者并发穿孔的发病率约为2%~5%,如果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就可能发生了穿孔。此时患者应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胃溃疡部位发炎肿胀或形成疤痕,会阻碍食物进入小肠,发生幽门梗阻。胃溃疡患者中幽门梗阻的发病率约为2%~4%,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呕吐、腹部胀痛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虽然溃疡由良性演变为恶性的几率很低,但仍有<1%的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
对于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胃、消化不良、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以明确诊断。
出现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需及时就医。
胃溃疡并发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者疑似溃疡穿孔时,需及时就医。
多数胃溃疡患者的首诊科室是消化内科,若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或者穿孔则需至胃肠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何时加重?何时缓解?与进食有无关系?
既往服药史?
是否做过治疗,效果如何?
此为确诊胃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其目的在于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及分期,鉴别良恶性,评价治疗效果,以及对合并出血者给予止血治疗。内镜检查包括常规胃镜检查和无痛胃镜检查,后者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无痛胃镜检查。
本项检查的结果不如胃镜精准,其适应症包括了解胃的运动情况、胃镜禁忌者、不愿接受胃镜检查和没有胃镜时。对于怀疑有消化道梗阻或穿孔的患者,应谨慎应用此项检查。
Hp感染的诊断是胃溃疡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本类检测的方式较多,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或培养、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Hp抗原检测、血清学试验等。这些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Hp情况,以此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项检查的主要作用是检测患者的溃疡部位是否出血,对于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的患者,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对于出血性溃疡的患者,医生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出现贫血。如果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说明患者很可能发生贫血。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是疑似胃溃疡的重要病史,胃镜可以确诊。不能接受胃镜检查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可以诊断溃疡,但难以区分良恶性。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常需要鉴别诊断。虽然可以根据疼痛规律、疼痛部位大致判断,但最准确的方法依然是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
胃镜发现胃溃疡时,应注意与癌性溃疡鉴别,典型胃溃疡形态多不规则,通常直径>2cm,边缘呈结节状,底部凹凸不平、覆污秽状苔,部分癌性胃溃疡在胃镜下难以确诊,可于溃疡边缘处取活检辅助诊断。
当溃疡为多发或位于不典型部位、对正规抗溃疡药物疗效差、病理检查已除外胃癌时,应考虑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可通过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缓解并消除症状、防止溃疡复发以及避免出现并发症,是治疗胃溃疡的主要目的。
抑酸治疗能够降低胃内酸度,与溃疡的愈合存在直接关系。治疗胃溃疡通常采用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每日一次,早餐前半小时服药。患者经过6~8周的治疗,大多可达到理想疗效。
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是重要的抗感染治疗,胃溃疡不论活动与否,都是根除Hp的主要指征之一,目前临床多用1种PPI同时联用1种铋剂和2种抗生素,治疗14天达到根除Hp的目的。
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愈合质量,有助于减少溃疡的复发。对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难治性溃疡、巨大溃疡和复发溃疡,建议在抑酸、抗Hp感染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碱式碳酸铋片、枸橼酸铋剂。
胃大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离断术是治疗胃溃疡最常用的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溃疡部位,以防止复发或癌变。以下情况需进行手术治疗:
难治性溃疡,即患者严格接受8~12周内科治疗,溃疡依然不愈合;或者指内科治疗好转后,仍继续用药但溃疡复发。
大量或反复出血,药物治疗、内镜或血管介入治疗无效时或并发急性穿孔。
部位特殊的胃溃疡,药物不容易触达,如幽门前或幽门管溃疡、高位胃小弯溃疡。
高度疑似恶性肿瘤的胃溃疡。
幽门溃疡伴瘢痕性梗阻,内镜治疗无效。
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和根治的疾病,大多数预后较好。一般类型的胃溃疡治疗通常需要6~8周,然而也有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因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而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经过积极治疗,胃溃疡的症状会完全消失,但这不代表着胃溃疡已经彻底治愈,患者依然需要遵循医嘱服药、复查。
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使溃疡愈合率达到95%。
青壮年患者胃溃疡死亡率接近于零,老年患者的主要死因为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病死率<1%。
胃溃疡患者治疗后需遵医嘱,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若症状再次复发或加重则随时复诊。
注意饮食规律,细嚼慢咽,保持食物新鲜、干净,烹饪以软、烂、易消化为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增加胃病的负担。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比如冷饮、生蒜、辣椒等。少食用粗糙、粗纤维类食物。
禁饮酒、咖啡和浓茶以及大量饮用碳酸饮料。
少吃零食和巧克力,尽量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主食以面食为主,建议每日进餐4~5次为宜。
胃溃疡患者应注意坚持按疗程用药,并避免服用加重溃疡的药物。对于出现腹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部位、疼痛性质以及是否与进食、服药相关。
减轻心理压力,适当运动,以此增加机体抵抗力。
戒烟,以免烟草中的有害成分伤害胃黏膜,不利于溃疡的修复。
避免使用损伤胃黏膜药物,长期慢性疼痛患者建议选择对胃黏膜损害小的COX-2抑制剂。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证睡眠充足,不要熬夜,饭后避免立刻入睡。
胃溃疡的症状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因此需要监测相关症状,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呕血、便血等相关反复症状。一旦发生,需要尽快就医。
胃溃疡的病程较长,而且患者大多出现食欲下降、胃部不适等症状。治疗期间,患者可能因此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接受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遵医嘱服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发生或治疗疾病有益处。
建议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当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者不适时注意警惕,或者发现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及时就诊,早期可行胃镜检查以筛查诊断。
避免Hp感染,Hp的主要感染途径是口-口和粪-口传播,其中以前者传播为主。因此,平时需要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不喝生水,生活中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等。
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在服用时应该加服抑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并注意监测。
戒烟限酒。
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葛均波,徐永建.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诊断与治疗规范(2016年,西安).中华消化杂志[J],2016.36(8).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