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陈晓红审核认证
腮腺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多见于腮腺腺体或腺管上皮细胞,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常见,占肿瘤的80%~90%。肿瘤的恶性表现与良性表现相似,所以需要病理组织检查来判断。临床表现为腮腺区域的肿块逐渐增大,伴有疼痛、麻木、面部瘫痪、耳鸣、吞咽困难等症状,手术治疗为腮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腮腺肿块疼痛、面部瘫痪、耳鸣、吞咽困难
镜检中可见大量表皮细胞以及少量中间细胞,癌细胞呈不规则样,可见囊腔,囊腔有黏液液。
镜检可见癌细胞内有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且呈现为筛状结构。
镜检可见癌细胞形状明显,大小不一,无或少见腺腔,间质为结缔组织。
包括乳头状癌、未分化癌、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混合癌。
腮腺恶性肿瘤病因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可能与生活环境因素、接触放射线以及病毒感染相关。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好发于40~69岁的中老年人。
病因尚不明确,生活环境因素、接触放射线和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基因发生改变,使得肿瘤发生。
腮腺恶性肿瘤十分常见,发病率较高,占腮腺肿瘤的20%~30%,发病年龄以40~69岁较为常见,男女差别不大,男女比例为1.2:1。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免疫力相对低下,更容易受到生活环境因素、放射线以及病毒感染的影响。
主要症状为腮腺部位有肿块主要表现为腮腺区域的肿块不断变大,并且伴有疼痛、麻木、面部瘫痪、耳鸣、开口受限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症状加深时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肿块压迫神经和肿瘤侵袭破坏腮腺导管,使得唾液潴留导致腮腺肿胀疼痛。
面神经从茎乳孔出来后,包裹在腮腺的深叶跟浅叶之间,所以一旦肿瘤侵犯到面神经后,就会出现面瘫,耳颞神经受累可出现放射性疼痛。
患者肿瘤累及咬肌导致开口受限;当肿瘤破坏外耳道以及耳咽管时,使得患者出现耳鸣及听力障碍。
腮腺淋巴结不光发生淋巴瘤外,还可收集肿瘤转移细胞、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鼻咽癌等,癌细胞均有可能发生腮腺淋巴结转移,出现腮腺淋巴结肿大。并且部分晚期恶性肿瘤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出现腮腺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肿瘤可以发生血行转移,所以会发生肿瘤的远处转移。
肿瘤损伤涎腺或者损伤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
由于面神经瘫痪,影响患者的涎腺、泪腺分泌、味觉以及闭眼等功能。
耳颞-鼓索综合征,当腮腺感染、外伤及手术后,经过一段时间出现进食时同侧耳前颞部皮肤一过性出汗、潮红和异常感等症状,一般会自行恢复。
当患者出现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域内有肿块,并且肿块的体积在不断增大,或者出现面瘫等症状时应就诊于肿瘤科或者颌面外科,通过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学检查进行确诊,需要与转移性肿瘤、颌下凹原发性肿瘤等疾病鉴别。
当患者会出现面瘫、疼痛、耳鸣以及开口受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般建议患者去肿瘤科、口腔科就诊。
症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是否到过其他医院就诊?
有没有做过前期治疗?治疗情况如何?
有无药物过敏史?
家里还有没有别人得过这个病?
腮腺区CT和超声检查可以使用二维超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数量和周围组织关系,用多普勒超声来确定肿瘤的边界、内部回声、血液分级。下颌骨X线检查可显示神经影像,判断腮腺区神经是否为肿瘤侵犯,MRI检查可以显示神经,并判断肿瘤是否侵犯神经。
利用穿刺技术,可以判断患者的腮腺恶性肿瘤的分类。
既可以对肿瘤定性又可以显示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
当患者出现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域内有肿块并且感受不到疼痛,或者是肿块的体积在不断增大,出现面瘫、疼痛以及耳鸣还有开口受限等症状。并且在影像学检查中腮腺区域有肿块,组织细胞学检查中确定为腮腺区域恶性肿瘤细胞时,可以确诊为腮腺恶性肿瘤。
腮腺区域内有炎症,导致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从而出现腮腺淋巴结结核,可以用组织活检来鉴别。结节型综合征是类上皮细胞性肉芽肿,可以用CT检查来鉴别。
腮腺恶性肿瘤可以发生血行转移,转移到肝肺脑等部位,而其他面部转移性肿瘤也可以累及其他器官组织,因此要用影像学检查来鉴别。
颌下凹原发性肿瘤与腮腺恶性肿瘤类似并且具有相似的典型症状,如耳咽管受累的耳部症状如耳鸣、耳闷感以至听力障碍;肿块压迫导致疼痛。开口偏向患侧或开口困难。在X线下可以看见颌支侧位平片常见乙状切迹变深,喙突受压变形;鼻颏位片见患侧上颌窦受压变小,喙突变形。CT或MRI检查会有助于诊断。
腮腺是嗜酸性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好发部位,95%以上的患者为男性,青年或中年人。腮腺区会有单发或多发结节,有消长史并伴局部或胫前部皮肤瘙痒。其中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末梢血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可高达1000/mm3以上。并且该病一般对放射线敏感,小量照射即可治愈。
第1颈椎的横突正位于乳突尖端至下颌角连线中点、下颌支后缘处。发育过长时可以触及。附着在第一颈椎上的肌筋膜常有炎症而酸疼不适。触诊时硬而固定并行压痛,与腮腺恶性肿瘤类似,触诊突起及压痛均较局限。确诊办法可以用5号针头或针灸针对准痛点刺入,投照张口后前位X线平片,可见针尖正对准横突。同时作B超检查以除外腮腺内占位性病变。
一般来讲,手术治疗为腮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并且需要在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内切除,避免切除不干净使得肿瘤复发,辅以放化疗治疗来帮助患者康复。并且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阿霉素)等,需注意化疗仅能作为辅助治疗。
腮腺恶性肿瘤分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低度恶性,游离面神经,切除腮腺浅叶、深叶以及瘤体;高度恶性把腮腺的浅叶、深叶、面神经、瘤体一并切除。如果瘤体侵犯到上颌骨或者下颌骨,以及面部皮肤,都要做一并切除,然后做组织瓣修复,如转移前臂皮瓣或者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再结合放疗和化疗,以及免疫治疗。术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行神经重建术。
对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如混合瘤、黏液上皮瘤、腺癌等,仅进行单纯的腮腺混合瘤切除常易复发。复发后多易恶变,而且反复发作则恶变程度更高。因此,手术时应将肿瘤与腮腺同时切除,位于腮腺浅叶的肿瘤可仅作腮腺浅叶切除术,而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及恶性肿瘤应将腮腺全部切除。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应尽可能解剖与保留面神经,特别是颧支与下颌缘支对面部的功能与表情具有重要的作用,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为手术禁忌症。
由于腮腺恶性肿瘤对放射线不敏感,所以放射治疗只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减少术后复发,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腮腺恶性肿瘤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治愈率通常很高,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避免肿瘤复发和相关后遗症的发生。
一般来讲腮腺恶性肿瘤手术后的治愈率很高,做好术后康复有助于患者治愈,提高患者生存率。
腮腺恶性肿瘤在手术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并且做好相关的术后检查及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
口干症,手术切除腮腺后唾液的分泌会减少,唾液减少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口干的症状。有些患者在手术切除之后还需要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以导致口腔黏膜的损伤,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口干的症状。也有可能是患者腮腺恶性肿瘤切除后可以出现面瘫的症状,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侵犯面神经,在手术时需要将面神经切除,面神经切除后患者就会出现面瘫的症状,而且患者会表现为永久性的面瘫。
腮腺恶性肿瘤患者需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复诊时要携带个人病历及检查报告单,主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体格检查。术后五年内都是需要定期复查,五年内没有出现复发及转移,可以认为患者临床达到治愈的情况。
患者需要进行合理、均衡、全面的补充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硒元素的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陈旧变质、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注意饮食调理。
少吃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吃熏烤、腌制、油炸、富含金属元素的食物,禁止饮酒。
应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硒元素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
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食,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以患者进行手术后的术后恢复为主,注意患者日常的生活管理,监测患者病情,如果出现面部肿胀、剧烈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服用药物,防止感染。
患者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可遵医嘱服用一定的术后用药,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做到定期复查,遵循医嘱,防止疾病的恶化。
患者需要忌烟、忌酒,并且平时注意运动,有助于患者康复。
术后要严格注意饮食,预防涎液漏出,忌酸甜苦辣咸的食物来刺激患者,避免患者创口感染。
腮腺恶性肿瘤患者如果出现面部肿胀以及剧烈疼痛或者伤口渗出液过多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患者则需要在医务人员不在时,时刻注意自身是否有不适感,家属需要注意手术部位是否发生感染,以及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如果感到不适立刻就医。
患者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如若出现感染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治疗并且服用抗生素。而当患者出现面瘫等神经症状和涎漏时,则进行相关治疗。
预防腮腺恶性肿瘤日常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一般在腮腺区域感到不适或者有肿块的人群,应该立即就医检查,筛查年龄主要在40~69岁。如果确诊为腮腺恶性肿瘤,则要立即治疗,如果为其他疾病,则遵从医嘱检查,一般是三个月检查一次,筛查方法为CT、B超、MRI、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高发人群,要避免患者暴露在射线下,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要注意不吸烟、不喝酒,在饮食上少吃高盐食物,多吃高蛋白和高纤维的食物。同时避免吃熏烤、腌制、油炸等致癌的食物。
[1]李兖.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383-385.
[2]王善勇.腮腺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手术及即刻修复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31):90-91.
[3]胡涛,刘琼,郑晓林.腮腺恶性肿瘤临床与影像学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4(04):336-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