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浏览 76114 次
病情描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有哪些症状表现
黄秀琴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擅长: 心理创伤、失眠、焦虑、抑郁、强迫、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网络成瘾等各种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断、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以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取向为主,尤其擅长创伤的眼动脱敏再加工等心理治疗、梦分析的活动意象疗法、叙事治疗、游戏治疗等后现代心理治疗。
已帮助161820人
向TA提问有用 (3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等。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一、典型症状
1、病理性重现: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创伤性体验重现,又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等。
2、频繁出现相关梦境: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对遭受过的创伤持回避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4、情感麻痹: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人,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二、伴随症状
1、抑郁:可以表现为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焦虑、思维迟缓等,有时可有消极自杀的倾向,同时伴有睡眠障碍是与下降等,通常发生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发生。
2、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
三、其他症状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一、典型症状
1、病理性重现: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创伤性体验重现,又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等。
2、频繁出现相关梦境: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3、对遭受过的创伤持回避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4、情感麻痹: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人,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二、伴随症状
1、抑郁:可以表现为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焦虑、思维迟缓等,有时可有消极自杀的倾向,同时伴有睡眠障碍是与下降等,通常发生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发生。
2、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
三、其他症状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免费图文问诊
由AI大模型提供预诊服务进入咨询免费
心理咨询科医生推荐
预约挂号
在线问诊
曹钋主任医师肾病内分泌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5天后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6人
¥100
擅长:中医药治疗肾衰、水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尿、蛋白尿,对糖尿病、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代谢综合征、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独特的用药经验和良好疗效。
卢永屹主任医师中医科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明天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4人
¥0.10
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良恶性肿瘤、肿瘤术后调理、失眠、脾胃病,和月经不调、痛经、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
古求知主治医师内科
广东省中医院
三甲
10天后有号
去挂号
已成功预约15人
¥200
擅长:中医经方治疗内科杂证及妇人病、小儿病及肿瘤病的中医调理。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慢性胃肠炎、慢性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月经不调、不孕症,以及小儿迁延性感冒、久咳等。
查看更多心理咨询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