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
分享:
脾湿肥胖的调理方法具体如下: 1、饮食治疗:应合理膳食,限制糖类、脂肪类、食盐及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建议采用蒸、煮、烧、炖等烹调方法,禁忌油炸类食物;
陆芝兰│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
2023/01/24 播放(82876)
"脾湿型肥胖,一般需要进行健脾利湿减脂,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而健脾利湿,减肥常用的方案有:中药治疗,中药一般有茯苓、山药、泽泻、薏仁、荷叶、山楂、麦芽都是常用的健脾祛湿的药物。...
陈小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3/03/10 收听(72256)
脾湿即脾胃虚弱,属于代谢不良、消化系统不好的情况。中医认为,脾脏喜躁恶湿,湿气过大,脾胃湿困,脾的功能就会降低,比较常见的症状是舌苔厚白、大便细软不成形等,女性患者或见白带多、...
吕本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
2023/09/09 收听(66580)
"湿是长夏主气,分内外两端,外感湿邪一般是冒雨行走,久居潮湿环境导致的。内湿一般是饮食不规律损害脾胃,导致运化失常而湿邪内生。外感寒湿可见身体沉重、肢体疼痛、腹泻可以服用藿香正...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8/01 收听(89500)
"脾湿可以分为寒湿和湿热。寒湿是指吃饭不好、腹胀、大便稀。湿热蕴脾是指发热、身体沉重、大便不爽。治疗上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效果非常好,比如吃参苓白术散,也可以吃健脾丸,还可以通...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11/06 收听(98114)
脾湿需健脾化湿,常用香砂六君子汤、陈夏六君子汤、参苓白术丸,常用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称为四君子。也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食疗,如炒山药、炒薏米 、炒扁豆、炒芡实、莲子...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8/04 播放(97300)
"脾湿建议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山药。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8/05 收听(63516)
脾湿的患者可以服用陈夏六君子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和胃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丸、胃苓汤、平胃丸、胃宁散等中成药,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治疗脾湿要使用健脾益气的药物,这...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6/29 播放(61850)
脾湿通常是由脾气虚弱导致,脾气虚弱、脾不化湿会导致水湿停滞,出现头身困重、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弱或脉沉滑等表现。导致脾气虚弱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1/13 播放(82916)
"脾湿患者使用健脾除湿类药物效果最好,比如除湿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多含有党参、茯苓、陈皮、白术、炒山药、莲子心等助脾胃运化水湿的中药。脾湿指患者脾胃中蕴有湿邪而表现为不欲吃...
黎艳│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3/09/13 收听(67492)
脾湿是脾虚有湿气的简称,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服用健脾化湿的药物来祛湿。而健脾化湿的药物,临床比较推荐患者服用的是香砂和胃丸,另一个是参苓白术颗粒,这两种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赵迎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23/05/30 播放(26298)
"脾虚脾湿脾湿,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描述为脾虚湿盛,由于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时,导致水液内停而形成的湿气重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来讲在具体的治疗上主要是以健脾利湿为主,可以选用人参健...
崔建军│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2023/05/07 收听(74880)
"针对于儿童的脾湿,可以吃下面的中成药进行缓解:1、可以应用平胃丸。平胃丸的成分主要包括苍术、厚朴、陈皮等,可以起到良好的燥湿、运脾、化湿的作用,能够改善儿童由于脾湿引起的舌苔...
司振阳│南京市中医院
2023/01/29 收听(96452)
脾湿多是因为脾气虚弱、脾不化湿导致湿邪阻滞,引起腹胀、纳差、没有食欲、口中黏腻、大便稀溏等,需要健脾化湿治疗。如果脾气虚兼有水湿停滞,没有湿热内生,就用山药、薏米、莲子、...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7/12 播放(36611)
中医认为脾的功能是主运化,运化分为两个概念,一个是将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输布到全身各个器官,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将吸收利用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当脾...
隋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23/10/31 播放(77028)
脾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用艾条熏灸足三里,即膝关节的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 天枢,即肚脐左右两侧各向旁开2寸左右;神阙,即肚脐部位...
赵海云│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23/07/30 播放(95098)
脾湿最主要是脾气虚弱、脾不化湿或者脾为湿邪所困,表现为胸脘痞满、脘腹撑胀、纳差、没有食欲,甚至恶心、想吐等,一般都伴有一些脾虚、脾不化湿、大便稀溏的表现。舌一般都是舌淡、...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2023/05/16 播放(34126)
去湿药有很多种类,可分为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利药、利湿退黄药。化湿药里面常用的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草蔻、草果这都是化湿药。利水渗湿,常用的茯苓、薏苡仁、猪...
曲健│大庆市中医医院
2023/06/17 收听(89028)
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像常见的有苍术、黄连、黄芩、黄柏、薏米、茯苓、猪苓等等,都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甚至对于寒湿、湿热等等病邪都可以进行调治。临床上主要是通过中药方剂来祛湿,像...
张天鹏│鸡西市人民医院
2023/02/05 收听(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