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是什么疾病

2024-01-06 21:45阅读:

手机浏览

亲爱的宝妈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宝宝脐疝的问题呢,就是肚脐鼓鼓的,有时候可能会鼓出一个葡萄大小的肿块。

其实这就是脐疝,但是先别慌张!我们有科学的方法处理它~

原来是你“脐疝”!

脐疝是指发生在脐部的腹外疝,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腹压增加、脐环闭锁不全等,腹腔内容物突出到脐部区域。

我们用通俗的话解释,脐疝,就是肚脐周围的“小包包”,它可能是因为你肚子里的东西太“调皮”,想从肚脐这个“小窗户”里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个“小包包”有时会自己回去,但有时它就是赖在那里不走了。如果变得比较大,又红又肿又疼,就要请医生来帮忙了。

为什么是你得“脐疝”

1、可能是由于宝宝肚子的“小窗户”没有关紧,或者是肚脐周围的瘢痕组织不够坚韧。

当宝宝哭闹、咳嗽或者便秘时,腹内压增高后,肚子里的东西可能会通过这个“小窗户”探出头来,形成脐疝。

2、成人脐疝大部分都是后天来的。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肚皮上的肌肉和组织会逐渐失去弹性,变薄了。

这就好像一件衣服,穿久了,弹性小了,衣服也薄了,就容易破洞。

当肚子里的压力增加时,比如便秘、咳嗽等,肚子里的东西就容易从薄弱的地方钻出来,形成了脐疝。

怎么“对付”脐疝?

1、成人为了防止脐疝的发生,我们需要让肚皮保持强壮。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我们可以做些腹部肌肉的锻炼,让肚皮更有力量。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

2、对于婴儿脐疝,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宝宝缓解症状。

(1)首先,要保持宝宝肚子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和炎性反应的发生。这就像我们每天都要洗脸、洗手一样,保持身体清洁可以预防疾病。

(2)同时,也要避免宝宝过度哭闹、咳嗽和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增高的行为。这些行为会让宝宝肚子里的东西更容易突出,加重脐疝的症状。

3、婴儿脐疝可以先试试保守处理。如果宝宝到了2岁,脐疝还没好,而且脐环直径超过1.5厘米,那就需要手术处理了。对于成人脐疝,手术是首选方法。

分享:

61

相关推荐

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除了大腿根腹股沟区之外,在腹壁这一片区域都可能出现包块,多叫腹壁疝或者腹外疝,在这其中,脐疝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脐疝顾名思义是肚脐地方薄弱、缺损,鼓出包来了,脐疝分两类,一类叫先天性脐疝,一类叫后天性脐疝。先天性脐疝,刚出生的小孩要把脐带绞断,脐带包扎好了,肚脐自己恢复,所以小孩的脐疝一般来说,三岁以前是不主张去除的,除非嵌顿、绞窄的情况需要处理,大部分脐疝,儿童脐疝是不需要处理,可以观察到三岁以上。它是随着婴儿、儿童的生长发育,肌肉生长的越来越结实,脐疝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儿童脐疝这种先天性脐疝可以观察到三岁以上。后天性脐疝,中老年妇女、孕妇,在腹腔压力增高的情况下,怀孕以后腹腔压力会明显的增高,很多孕妇的肚脐都会鼓出来,最后需要手术,因为产后也是能够逐渐恢复的,现在也有一些功能锻炼,包括产妇产后的恢复。而另一部分,如果多孕多产的,尤其是肥胖的中老年妇女会出现后天性需要治疗的脐疝,这也是中老年女性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怀过很多次孕,生过很多孩子,反复的腹腔压力增高,把肚脐撑大,这一部分中老年女性是容易得脐疝。脐疝是肚脐出现了可复性包块,早期是可以出来,可以钻回,有的老年女性,可以摸到肚脐的缺损、薄弱。如果出来的包块很大,出来的东西很多,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治疗,因为时间长了以后出来的肠管或者网膜逐渐跟周围的组织发生了粘连,不能完全回去了,虽然不是卡住了,不是疼,但慢慢的会出现粘连,甚至引起慢性的肠梗阻,症状会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治疗。还有一类,肝硬化、腹水,还有肿瘤晚期的病人,出现腹水以后,腹水把肚脐给撑大了,有的病人看着像一个灯泡似的,里面其实都是腹腔里面的液体,腹水从肚脐这个地方鼓出来,鼓到皮下形成了有点透亮的包块,这是脐疝的一种特殊类型,这一部分病例前提是要先控制好腹水,腹水量少了以后再去做脐疝的手术。

语音时长03:20''

申英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

2017/06/20收听(3858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8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