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女性颈部疼痛伴脸肿,检查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

2022-06-08 13:39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突发左颈部肿胀、疼痛伴有面部肿胀4天的女性患者前来就诊,经过彩超、CT、凝血功能等检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患者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迈之灵片等药物,具有抗凝、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经过积极治疗,患者血栓大部分消融,疼痛、肿胀症状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基本信息】女、57岁

【疾病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

【就诊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迈之灵片+盐酸罂粟碱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0天,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疼痛、肿胀明显缓解甚至消失,血栓大部分消融


一、初次面诊

一位57岁中年女性患者来科室就诊,主诉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疼痛,伴左颈部及面部肿胀,直立或坐位略缓解,平卧位加重,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左侧颈静脉闭塞(血栓可能性大),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患者表示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脑血管病史。且近来体重正常,自身状况良好,查体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左侧颈部、肩背部肿胀,皮色正常,皮温正常,左侧锁骨上窝、腋窝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局部压痛阳性,左上肢无肿胀,皮温、皮色良好,左侧尺、桡动脉搏动可触及,左侧肱动脉搏动可触及,遂初步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680428.jpeg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给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复查彩超提示左侧颈静脉全程可见不均质回声物质填充,CDFI未探及确切血流信号,左侧颈静脉血栓形成,完善肺CT、颈部CT等检查,并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肿瘤标志物等生化检验,结果提示急性血栓,血液呈高凝状态,因此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随后给予患者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口服迈之灵片,促进静脉回流;使用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改善微循环。


三、治疗效果

患者通过使用药物抗凝、改善微循环治疗1周后,颈部、面部肿胀、疼痛的症状明显缓解,治疗10天后复查D-2聚体结果基本正常,提示血栓基本稳定,因此准予患者出院。嘱患者1个月后来门诊复查,患者来复查时表示身体无明显不适症状,肿胀、疼痛消失,复查彩超提示血栓大部分溶解,治疗效果较好,且未出现出血及血栓复发。


四、注意事项

很欣慰患者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得以稳定,未延误病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但建议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出院后要注意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部分患者是因为存在肿瘤、血液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需要格外重视自身症状,如果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检查;

2、患者出院后口服抗凝药一定要遵医嘱,并注意是否有出血倾向,如出现皮肤出血、尿血、便血,需要就医咨询医生减量甚至停药。


五、个人感悟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静脉内的不正常凝结,如不及时处理,急性期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猝死。因此,一旦出现单侧肢体或局部肿胀明显,伴胀痛,要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要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如果是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要进行原因筛查。如进行保守治疗,临床上建议抗凝治疗至少半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彩超。

分享:

72

相关推荐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目前认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血流滞缓、血管壁损伤、血液的凝血功能异常,其主要三个因素引起。首先,静脉血流滞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比如长期的制动、卧床、久坐或伴有静脉曲张等等,均可以导致下肢的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次是静脉壁的损伤,常见的有化学性损伤,比如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经常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形成;还有机械性损伤,比如静脉局部的挫伤、撕裂伤或者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再有是感染性损伤,比如化脓性的血栓性静脉炎,则由静脉周围感染灶而引起,较为少见。另外,第三个因素是血液的高凝状态,比如先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异常等等,后天性的高凝状态原因主要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等,比如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从而容易形成血栓;晚期的癌肿,当癌细胞破坏组织的同时,常会释放许多的物质,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还有大剂量的应用止血药物,也会使血液呈现一个高凝的状态。所以,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的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的原因,单一的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三个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语音时长02:17''

韩爽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2017/10/09收听(28134)

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危害

人体的静脉分浅静脉和深静脉两个系统,平常我们能看到的“青筋”即是浅静脉,而深静脉之所以形容为“深”就是因为它所处位置较深,通常位于肌肉之间,不能通过肉眼看到。...

王荣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6/22阅读(6348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