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2021-09-15 18:1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以下几类患者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1、最为常见的一类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是由于不可逆原因导致心动过缓的患者。比如病窦综合征,如窦房结的功能障碍、诊断为窦性停搏、发生症状性的窦性心动过缓,还有不可逆原因所导致的持续性或间歇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还有二度Ⅱ型的房室传导阻滞。还有存在临床症状表现,比如有胸闷、乏力,头晕、黑蒙的二度Ⅰ型以及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都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进行起搏治疗,以改善症状,防止心脏意外的发生;

2、可逆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的患者,但是可逆的原因不能去除,或是必须要继续使用这种药物或者手段,因此也必须植入永久起搏器。比如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控制心率的药物,必须要将心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临床上常用的为β受体阻滞剂。当服用药物后,大部分时间可能心率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在少数的情况下,可能同时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而此时又不能停用药物,因此这类患者也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进行起搏治疗,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3、部分特殊的,如心力衰竭的患者,其射血分数严重减低,同时合并有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可以植入三腔起搏器来进行起搏,英文简称为CRT治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分享:

25

相关推荐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如何护理?

"目前在国内老年人可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需要起搏器来保证心脏的正常跳动。植入起搏器大家比较头疼的就是可能要终生带在身上,好多人就对它的护理形成顾虑。事实上起搏器植入初期往往是在医院度过的,比方说术后三天换药,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拆线。这个期间主要的护理就是预防感染,包括局部的消毒,同时早期我们会选择让患者做上肢的制动,这是因为起搏器植入的部位容易随着上肢的过大幅度的动作,会引起刚刚植入的电极容易发生脱位或者是起搏器移位。而对于出院以后或者是拆线以后起搏器的护理往往就是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避免局部的感染,同时要保证避免植入起搏器一侧的上肢的过度活动,尤其是像打篮球、高举过肩等动作可能会造成电极脱位。同时因为起搏器是一个电磁装备,所以需要远离强磁铁或者是磁的一些设备,避免干扰起搏器正常的工作。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起搏器植入术后一定要定期到医院随访,也就是起搏器程控,来评价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做适当的参数的调整,使得它更好地来为心脏服务,符合人体健康的功能模式。而且大家要知道起搏器同时是非常好的心电监护装备,在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如果心脏发生了,比如说一些心律失常的事件等等,它有良好的储备和储藏功能。在后续的随访中可以进行数据的调出,进而了解患者心脏的状况,同时对药物的调整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起搏器植入以后,大家对它的恐惧,我想还是应当在一个理性、理智和正确的认知的基础之上,只要做到不过度地活动、不过度的感染、远离电磁装备,可能应该是获益非常大的装备。"

语音时长02:53''

王汝朋北京天坛医院

2017/11/25收听(8498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4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