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怎么办

2016-12-06 11:3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抽动障碍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多发性抽动症。区别在于病程长短、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相同。西医主要采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精神科的药副作用较大,可用中药辨证施治。例如脾胃虚弱,可健脾平肝;或者肝火旺,可清泻肝火。

分享:

260

相关推荐

儿童抽动障碍与多动症是同一个病吗

"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部分抽动症障碍可合并有多动的症状,但多动症患儿合并抽动症的现象不如前者多见。儿童多动症比抽动障碍发病率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即为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从婴儿时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易兴奋、睡眠不安、喂养不合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容易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性情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有困难、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严重者可说谎、打架等行为,其自愈率极低,且在所谓自愈的人中只是多动症好转,多数人留有人格和行为障碍,比如急躁、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等。抽动障碍也是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快速反复单一组合的肌群收缩,常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喊叫等,严重时出现污秽的语言,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施治误治,则呈现进行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继发性的精神异常,强迫症或有行凶自杀行为,一般不能自愈,只有极少病例到青春期才有所缓解。"

语音时长02:38''

孙玲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10/08收听(2414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59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